英媒:中國杭州G20推動綠色金融正當時

2016年08月17日 16:07:09 來源: 新華網

  中國引領世界綠色金融發展

  除了良好的國際環境,魯政委認為,中國發展綠色金融的國內機遇在于全民已較強烈的環保意識對于政府的推動作用以及商業的促進作用。雖然中國的全民環保意識雖然啟蒙較晚,但是在霧霾等公共環境問題的直觀刺激下,加上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對環境改善更為迫切的需求和由此所凝聚的社會共識,需求和共識意味著人們願意為環境付費,由此不僅影響了政府政策導向,給予了政府政策執行的動力,也奠定了商業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在環保社會公共意識的推動下,中國正在採取切實的行動,落實《巴黎協議》的自主貢獻預案,也同時自覺地成為了世界綠色金融的引領者,這為在G20平臺上推廣綠色金融打下基礎。中國不僅在國家宏觀層面將綠色發展寫入了“十三五”規劃,而且正在努力建設綠色金融體係,並取得了很大成果。首先,中國正在努力發展綠色債券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綠債市場,綠色債券發行量全球第一,達549億元,佔全球29.3%,全年發行量有望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全球總量相當。其次,中國計劃在明年建成全國統一碳市場,很可能將超越歐盟碳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碳市場。

  此外,中國也在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投資,特別是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根據《全球新能源發展報告2016》,2015年中國融資額約為1105.2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總投資額超過美國,大體上相當于歐盟國家的總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在接受採訪時候指出,當前,中國正在尋求經濟發展的綠色轉型,在G20峰會上推動綠色金融,一方面是分享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謀劃自身乃至世界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

    中國在G20推動綠色金融

  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況下,中國此次將綠色金融作為G20的重點議題進行探討,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在世界范圍內尋求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和本國經濟綠色轉型。G20成員國不僅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傳統發達經濟體,也有“金磚五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總人口佔全球的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佔全球的60%,而且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的90%,貿易額佔全球的80%。

  魯政委認為,相比起以自願為基礎,缺乏強有力的執行機制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平臺,G20平臺更具有執行能力、協同能力以及推動能力,將綠色金融放在G20的平臺上探討將會推動《巴黎協議》目標的逐步落實。他指出,現在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技術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發達國家掌握資金和先進技術,而環境相對較好;而發展中國家缺乏資金和技術,但是環境問題非常嚴重。如何讓發達國家的技術惠及發展中國家,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需要解決這個難題。

  曹和平也認為中國在G20平臺上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可以有所作為。他期望在G20平臺上,各國能夠達成以下共識:首先,在對于像新能源等稀缺性公共品配置上政府的作為能和市場的作用相結合,政府肩負起責任支援綠色金融發展;其次,在項目投資上,發達國家能夠在智慧財産權“敞開心扉”,精誠合作,惠及需求大的發展中國家;再者,在數字智慧經濟發展上,各國應該引導投資突破綠色金融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瓶頸,使綠色金融和數字技術相結合;最後,在人才團隊上,能夠建立更加緊密的綠色金融聯繫合作體制,培訓綠色金融全球治理專業人才。

  事實上,2016年1月,在接任主席國不到3個月的時候,中國就倡議、推動成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央行擔任共同主席,研究各國綠色金融經驗,探討建立全球綠色金融體係、推動全球經濟綠色轉型、加強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等問題。該研究小組于7月末向央行行長及財長會議提交的《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報告中提出的7點建議與曹和平的願景不謀而合:提供清晰的戰略性政策信號與框架;推動綠色金融的自願原則;擴大能力建設學習網絡;支援本地綠色債券市場發展;開展國際合作以推動跨境綠色債券投資;鼓勵並推動在環境與金融風險領域的知識共用;改善對綠色金融活動及其影響的評估方法。這7點建議已被央行行長及財長會議採納,寫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公報,即將在G20峰會上得到更深入的討論,以達成共識。

  雖然當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各國財力有限,但是全球綠色低碳産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全球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綠色金融很可能成為未來經濟增長點,中國在G20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正當時。

點擊查看專題
點擊查看專題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 李小雨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6129236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