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新華國際時評)推動中歐合作共贏 完善全球安全治理
新華社記者陳聰 柳絲
3月28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捷克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中歐互利共贏合作進一步拓展,全球安全治理進一步推進。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提升中捷關係定位,推動中歐合作共贏。
中捷深化合作,是“歷經67年的水到渠成”;中捷關係發展步入快車道,更寄寓着未來兩國互聯互通的廣闊前景。兩國元首從戰略層面對中捷關係作出指引和規劃,確立中捷關係新定位,推動中捷戰略新對接,拓展經貿合作新領域,培育人文交流新成果。訪問期間,中捷領導人共處約14個小時,雙方共簽署10項政府間文件和15項企業間合作協議,合同累計金額高達60億美元……一組數據,是中捷互利共贏的生動注腳。
習主席訪問捷克,其意義已經超出雙邊關係範疇。在亞歐大陸版圖中俯瞰發展方位,捷克為自己標注了“聯通”的新角色;習主席此次訪問,也同樣將捷克放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歐合作兩大框架內去審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方興未艾,“一帶一路”正加緊與沿線國家戰略對接……中捷關係的新開拓,也為中國-中東歐乃至中歐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
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中國推動核安全體系建設,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
環顧全球,世界格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刻演變,安全領域威脅和挑戰層出不窮,産生恐怖主義的根源遠未消除,核恐怖主義仍然是對國際安全的重大威脅。維護全球核安全、防範核恐怖主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一場凝聚共識的峰會恰逢其時,構建國際核安全體系的中國主張世界矚目。
中國成就,展示大國形象。一份《國家核安全進展報告》,記錄着中國“看得見、摸得着”的核安全成就,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丟”,展現出中國開放、自信、負責的國際形象。
中國倡議,推動各國受益。中國就促進核安全國際合作提出五項倡議。從構建“核安全能力建設網絡”,到推廣“減少高濃鈾合作模式”,再到推廣“國家核電安全監督體系”,中國倡議立足自身能力和需要,向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推動各國共同受益。
中國主張,引起各方共鳴。中國就如何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提出四項主張,對會議進程形成重要引領。峰會通過的公報納入了中國“核安全觀”和構建國際核安全體系等重大原則主張,為峰會成果注入中國理念。
從布拉格到華盛頓,從中捷兩國元首漫步莊園,到與會各國領導人暢敘核安全合作,合作共贏、共同安全的理念主張令人信服,完善全球治理的大國擔當各方讚譽。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隨着中國外交布局的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理念的不斷詮釋,世界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中國元首外交不斷夯實國際合作之基,為國際關係發展帶來新氣象。人們相信,中國這艘巨輪必將承載夢想和希望,駛向光明的彼岸,世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基礎必將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