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雅加達的一天
 
2015年04月23日 16:56:45 | 責任編輯: 董小嬌 |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 新華社“新國際”微博23日發表文章題為《習主席在雅加達的一天》,介紹了習近平主席22日在雅加達繁忙的日程。全文如下:

    當專機經過約七個小時的飛行,降落在雅加達哈利姆國際機場時,時間指針距離22日——亞非領導人會議召開的日子,只剩下不到10分鐘了。

  四月的雅加達,夜風依然是熱的。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走下飛機舷梯時,印尼內政部長庫莫羅和財政部長班邦到機場迎接。獻花、握手致意,歡迎儀式簡短而熱烈。等到主席車隊抵達下榻的香格里拉飯店時,已近凌晨1點。

  【亞非大家庭】

  午夜抵達,黎明即起。22日一早,習主席一行就離開飯店,來到綠樹環繞的雅加達會議中心。這裡,來自90多個亞非國家的領導人或代表及國際組織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紀念第一次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

  萬隆會議之所以值得銘記,是因為它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衝破了西方國家重重障礙才得以順利召開。史學家的評價是,這次會議是世界歷史“新的起點”。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上午9時許,插着五星紅旗的習近平座駕抵達雅加達會議中心。迎賓的紅色地毯兩側,身着傳統服裝的學生列隊相迎。身穿深色西服的習主席意氣風發,信步前行,同迎候在那裏的印尼總統佐科親切握手,互致問候。兩位領導人短短半年之內已是第三次見面,笑容中透着熟悉和親切。

  受名額所限,很多記者都無法到迎賓處拍攝採訪,只能在新聞中心看大屏幕的直播。當習主席出現時,新聞中心立即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很多記者對着大屏幕,“看,習主席來了!”快門聲響成一片。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在正式會議開幕之前先安排領導人合影,是東道主頗不尋常的安排。在雅加達會議中心的大廳正中央,提前幾天就搭起巨大的背景板,左上方由紅綠兩色英文小寫字母a組成的會議標識特別醒目,其中紅色代表亞洲,綠色代表非洲,兩個字母彼此重疊構成數字60,代表萬隆會議60周年,也代表亞非國家之間的情誼。

  9點17分左右,在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中,領導人分成四排站在一起合影。背後的背景板上,寫着會議的主題——“加強南南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繁榮”。習主席就站在第一排中間、東道主佐科總統的右側,高大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這一刻,仿佛是新時期亞非國家團結的注腳。團結,是60年前誕生的萬隆精神重要內涵之一,也是今天亞非國家所需要的時代精神。如果説,當年,亞非國家領導人謀求團結,是為了共同反對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那麼,今天的團結,則是為了共贏發展、共促和平。

  【弘揚萬隆精神】

  集體合影后,習主席同與會領導人一起,觀看了富有印尼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七個身穿民族服飾的青年,伴着手鼓的節奏,跳了一段傳統舞蹈。隨後,佐科總統致開幕詞,歡迎各國領導人共襄盛舉,並呼籲亞非國家繼承萬隆精神,加強團結合作。

  開幕式後,隨即舉行亞非領導人會議全會。佐科和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作為會議共同主席主持會議並致辭。隨後,佐科邀請習主席第一個發表講話。

  10點57分,習主席走上講&,沉穩有力的聲音在會場內響起。他指出,60年前的萬隆會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提出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十項原則,為推動國際關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發揮了重大歷史性作用。新形勢下,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仍然具有強大生命力。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為進一步弘揚萬隆精神,推動互利合作,習主席在講話中提出三大倡議:

  ——深化亞非合作。習主席説,“亞非國家要繼續做休戚與共、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

  ——拓展南南合作。習主席説,“廣大發展中國家都面臨着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共同使命,應該抱團取暖、扶攜前行”。

  ——推進南北合作。習主席説,“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開展南北合作的政治基礎”。

  記者“插播”一下:習主席的三大倡議可謂層層遞進,措詞也很講究。亞非合作開展得最早,更深入,現在的任務是“深化”。而“南南合作”因為合作的面還不夠廣,所以需要“拓展”。至於講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合作,則用了“推進”。言下之意,南北合作的進展有些停滯,發達國家需要做更多實事。

  【外交有內涵】

  多邊舞&,貴賓雲集,各國領導人往往利用這個機會展開雙邊外交。套用外交人士語,這種形式的元首外交安排“既經濟又高效”。

  中午稍事休息,習主席進入了“雙邊外交”時間。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第一場是同東道國印尼總統佐科的會見。習主席就是在前年秋天訪問印尼時,提出了關於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籌建亞投行的重大倡議,獲得了印尼方面的積極回應。這一次,兩國元首再次就對接發展戰略、推進各項合作等進行溝通,氣氛友好而務實。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同緬甸總統吳登盛的會見也是格外親切。僅去年一年,吳登盛總統就兩次訪華。作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共同倡導國的國家元首,在亞非領導人會議這樣的場合會面,更多了一層歷史意義。

  至於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見,日本媒體早早就對外放風。會見的場面大家都看了電視,記者就引用幾句新華社關於這次“應約會見”的消息稿內容——句句都大有深意。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習主席説:

  ——“歷史問題是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的重大原則問題。”

  ——“中國提出建設‘一帶一路’和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已得到國際社會普遍歡迎。”

  再看安倍的回應:

  ——“我和日本內閣已在多個場合承諾,願繼續堅持包括‘村山談話’在內以往歷屆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認識。這一立場不會改變。”

  ——“日方認識到亞洲地區對基礎設施投資有巨大需求,願基於這一認識同中方探討有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問題。”

  習主席的三場雙邊外交活動,都安排在雅加達會議中心的地下一層。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真多呀!扛着長槍短炮的記者擠滿了會見廳外的過道。領導人進出,大家得先讓出一條道來。

  “習主席好!”“中國萬歲!”可能是為了吸引習主席看過來吧,人群中,幾位華文報紙記者高聲喊道。當習近平主席乘坐扶梯上樓時,有兩名攝像記者愣是沿着不遠處下行的電梯往上逆行,想跑到主席前面去拍個上樓的畫面。習主席的人氣太旺,當個好記者不易!

  夜燈初上,習主席穿着印尼傳統服裝“巴迪克”衫,出席今天最後一場外事活動——佐科總統舉行的集體歡迎晚宴。晚8時許,習主席夫婦抵達總統府獨立宮,與佐科夫婦合影留念,並觀看文藝演出。集體晚宴氣氛“溫暖和諧”,可稱作“新時期亞非國家友好合作的注腳”。

  習主席回到飯店,已是深夜十點多。第二天,還有更多的雙邊會見,還要參加亞非領導人會議閉幕式,還要連夜趕往萬隆,參與次日“歷史性步行”的重溫活動……(記者徐劍梅、孟娜、劉華;攝影李學仁、謝環馳、蘭紅光、張鐸;編輯田帆。)

                支持鍵盤翻頁  ←左 右→   分享到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212772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