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24日),第二屆中國龍舟文化節在中堂開幕,圖為龍舟競渡現場 記者 鄭志波 攝
僅有的兩個“中國龍舟之鄉”都在廣東,而第二屆中國龍舟文化節安排在中堂舉行,是充分肯定中堂鎮對於龍舟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
——省文聯黨組書記白潔
鎮街頭條
昨日(24日)農曆五月十三,是中堂鎮一年一度的龍舟景,由中國民協、廣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12家單位聯合主辦,東莞市體育局、中堂鎮政府等承辦的第二屆中國(東莞中堂)龍舟文化節隆重開幕。
開幕式上,中國民協向中堂鎮授予“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牌匾。
中國文聯副主席劉蘭芳、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羅楊、中國民協秘書長向雲駒、中國民協副秘書長趙鐵信、中國民聯組聯部評獎處處長羅江華、廣東省人大原副主任李近維、省文聯黨組書記白潔、省文化廳副廳長杜佐祥、省體育局副局長曾曉紅,及市領導劉樹基、張繼雄、張順光、吳鎮成、嚴小康等出席開幕式。
授牌
中堂榮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
開幕式是龍舟文化節的點睛之筆,創意奇出,一艘大船被設計成舞&,讓觀眾走進現場便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呈現一台獨具傳統民間特色的水上實景大型慶典。
一番祭祀、祭龍、祭江儀式後,中國民協為中堂授予“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牌匾。這是該鎮在龍舟文化系列裏取得的第三個國家級榮譽。此外,中堂鎮的龍舟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更以“中國龍舟之鄉”享譽全國,在多次國際、國內龍舟大賽中獲獎。
按照活動安排,今天上午還將舉辦龍舟文化論壇,國家、省、市領導和專家將相聚一堂,研討各地豐富多彩的龍舟文化,探討民俗文化構建等重要課題。
演出
省內外14支龍舟隊巡游
在東莞的龍舟賽中,常見的是傳統龍。傳統龍有“龍骨”,並用厚杉木板製作,船底是“蝴蝶底”,最寬處1.48米以上,有27排座位,坐54個劃手。而在本屆中堂龍舟文化節上,群眾可以看到全國多個地方的特色龍舟。
據了解,有來自湖北鄂州、山西沁縣、貴州&江、湖南汨羅、廣西田東、浙江龍游縣、河南舞鋼市7支省外龍舟隊,以及廣東汕尾、湛江、廣州珠村、揭陽、清遠白廟、肇慶、中堂等省內龍舟隊伍參加了巡游表演。
首先出場的是湖北鄂州市的梁子湖“穿花”龍舟隊,由三隻漁船組成,一隻裝紙彩鳳頭鳳尾,兩隻裝紙彩龍頭龍尾,寓意龍鳳呈祥。而鳳舟始終在龍舟中間,龍舟圍着鳳舟穿插游動,相互追逐游戲,即為“穿花”,逗得觀眾大樂。
而廣東湛江市赤坎調順龍舟藝術團帶來了“劃龍排、舞網龍”表演。當地“調順島”是三面環海的漁村,該表演項目已有百年傳統,並在首屆中國龍舟文化節獲金獎和最佳創意獎。採用漁網、稻草、竹篾、彩布、亮片等編扎而成的網龍通透精巧,古雅生輝。
另外,廣州珠村一艘近三百年的龍船,船板用名貴昆甸木加厚製造,船體烏黑髮亮,船長39米,比一般龍舟寬15厘米,可乘載108人,黑色的獨角龍船頭霸氣十足,由此得名“烏龍王”,也叫“龍船王”。該隊出場便吸引了全場目光。
有着500年悠久龍舟民俗文化活動的中堂,也派出一支精悍隊伍,現場即表演“龍騰東江、活力中堂”,頓時場外鞭炮聲聲,鑼鼓喧天。
大會根據龍舟藝術造型為各支隊伍評獎,中堂龍舟隊、湛江隊、廣州、浙江等8支隊伍被授予金獎。
競渡
槎滘隊逆轉勇奪第一
除了省內外的龍舟巡游表演外,昨日開幕式現場還進行了激烈的龍舟競賽,中堂鎮內19支龍舟隊參加比賽。
本次龍舟賽賽程縮短100米,以1000米直道競速的方式,從龍舟廣場對出海面“放頭”,以中堂水廠對出海面為終點衝線,並分成預賽、復賽和決賽三輪進行。預賽中馬瀝、東向、潢涌、三涌、槎滘被分至五組,其餘隊伍也抽籤進入五個組別,每個小組前兩名進入甲級組,後兩名進入乙級組,並抽籤進入復賽。
中午12時,龍舟賽小組預賽開始。運動員個個鉚足了勁,船槳劃一,幾支隊伍齊頭並進。在預賽一輪,馬瀝、潢涌、槎滘輕鬆取得小組第一,直接晉級甲級組比賽。東向和三涌均以小組第三進入乙級組復賽。
“年年第二,今年拿第一了!”昨日的龍舟競賽後,在被譽為“種子隊”的馬瀝、東向、潢涌、三涌、槎滘五支隊伍經過激烈的角逐後,槎滘隊奪得第一,逆轉了連年第二的局面。最終,甲級組前六名順利決出,分別是槎滘、馬瀝、潢涌、鶴田、江南、蕉利六支隊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