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莞邑 鸞翔鳳集
中國名牌雜誌社   2010-September-25  來源: 東莞日報

 

通過文化周末這個&&,東莞吸引了眾多知名文化人、團體來莞講學、演出 莞城供圖

通過文化周末這個&&,東莞吸引了眾多知名文化人、團體來莞講學、演出 莞城供圖

 
  一個作家在一個城市適意生存,不但創作了一部部作品,還能匯聚一方“文氣”;一名圖書館學的精英人才,帶來了行業內最新、最前沿的管理理論與方法,一個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務為之一新;一位能與全國頂尖藝術批評家、畫家對話的本土美術人士,帶來了全國頂級水平的畫展,為藝術後輩的成長創造了良好條件。


  這就是文化人才的力量,它在東莞真實地存在着。


  文化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人才的競爭。“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説是人的建設,是提升人的素質。”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一語點出文化名城建設的核心。地處廣深之間的東莞,並沒有出眾的文化人才資源,但東莞人對文化人才的渴望不落人後,隨着“3個100工程”及一系列引進人才、確保人才發揮作用政策的實施,必將有更多的文化人才選擇東莞、扎根東莞、為東莞增色添彩。


  6年引進千余文化人才


  對每一個追夢者而言,東莞都是一片展露才華的熱土。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有才之士不斷被吸引到東莞。而東莞引進文化人才的“井噴”,則始自2001年,當年東莞提出了人才興市新構想,一批批專家在盛情相邀下到來。李東來、鄭小琼、曾明了、塞壬、柳冬嫵、穆肅……一批批文化人在東莞成長並走向全國。


  東莞究竟引進了多少文化人才,一組數字可以説明。


  從2004年開始,市文廣新系統所有空缺崗位面向全國公開招考,至今共引進人才1060人。目前,各單位共有本科以上學歷1008人,有高級職稱46人,中級職稱222人。按人才類型劃分,圖書類143人,文博類104人,書畫美術類47人,廣電類360人,舞&藝術類170人,文學類96人。


  6年來,千余名文化人才來莞工作,融入東莞的文化網絡中,同時逐步改變着這裡的文化氛圍。還有不少人以自發的方式匯聚到東莞,進入各類工作崗位,為東莞文化氣場的形成燃燒各自的能量。


  搭建人盡其才的&&


  引進文化人才,可以靠優越的環境和待遇,但要留住文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的文化人才,就得有實實在在的&&,讓他們能施展才華、心有歸屬。


  翻看過去10年東莞的文化建設史,一串耳熟能詳的文化品牌次第呈現:東莞讀書節、“文化周末”、“絢麗大舞&”、“粵韻金聲”、音樂劇節等。這些文化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但不容忽視的是,它們的影響力更多局限於東莞市內,還未能輻射到全省、全國。

  對此,東莞群眾藝術館館長何環珠深有感觸:群藝館有一批編導策劃人才,但因為缺少合適的大項目,難以人盡其才。

  今年8月30日,東莞市正式提出建設文化名城的目標,內容就有打造文化品牌項目、品牌活動、品牌作品和品牌設施。可以説,這些項目、活動、設施,就是文化人才表演的“舞&”。

  “3個100”昭示美好明天


  缺少大型的文化藝術研究中心、藝術名家工作室,缺少大型文化項目,一些文化人才走進東莞後,不免有無處發力、“壯志未酬”之感。


  “研究生畢業後,來東莞6年了,基本沒有時間出作品,都在應付各種各樣的公文。也沒有機會出去學習。”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文化事業單位員工告訴記者,他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潛下心創作一些作品,不用應付“文山會海”。


  “人才最希望的是被人尊重,而不是權利和金錢,文化需要氛圍,需要碰撞,沒有這些,如同死亡。”一位東莞文化人呼籲,把更多的&&和機會留給有潛力的人。


  東莞“文化名城”建設,特別提出要實施“3個100工程”,即從全市相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選拔100名優秀人才充實到文化人才隊伍,從文化系統中選拔100名優秀幹部到先進地區挂職鍛煉,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招聘100名各藝術門類專業優秀人才,加快培養一批文化專業人才,引進一批高端文化人才,打造一批領軍人物。此外,東莞還將加快建立文化名人個人工作室制度、文化科研項目扶持資助機制。


  良好的&&正在搭建,文化人才的春天還會遠嗎?

  大家談


  2002年,東莞美術專業科班出身的畫家,只有幾百人,現在有2000多人。這是東莞文化發展積累下來的底氣,經過長期發展一定會出一批優秀作品。如果政府能投入建一些優秀的名人創作室,讓不同的藝術家聚在一起聊他們的藝術,東莞將形成一種真正濃厚的藝術氛圍。


  ——東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嶺南畫院院長黃澤森


  東莞市在實施人才戰略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人才總量不足、人才總體水平不高、人才分佈不均、人才使用不當、人才提高不快。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夠解放,機制不夠靈活,沒有把人力資源看成是第一資源,或者説人才戰略寫在紙上多、口上喊得多、口號提得響而落實得不夠。建議大膽培養、選拔“靠得住、有本事”的人才;加大現有人才的培訓力度;關心愛護外來人才,給他們以用武之地;加快構築人才高地,增創人才新優勢;進一步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創造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


  ——東莞市委黨校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劉建中


  李東來為東莞圖書館贏得全國名聲


  李東來2002年來東莞之前,已經是遼寧省圖書館副館長、中國圖書館管理研究領域最年輕的研究員。事後回憶,李東來將他的到來歸因為“四個感召”:一是這座城市發展活力和朝氣的感召;二是市委、市政府引智政策的感召;三是當時正在籌建的這座新的現代化圖書館的感召;四是市引智辦工作人員務實、高效和富有人情味的工作作風的感召。

  2005年9月28日,東莞圖書館新館正式開館。在李東來的帶領下,東莞圖書館成為全國首家自助借還圖書館、全國首家漫畫圖書館,開創了圖書流動車、網上借閱、學習服務等新模式,在全國打響了名號。以圖書館為代表的東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多次吸引中央領導參觀並獲得肯定。


  曾明了


  川女書寫東莞本土歷史小説


  2005年下半年,46歲的曾明了來到東莞,成為東莞文學藝術院的專業作家。


  在東莞,曾明了迎來了創作的第二春。來莞第二年,她就以作品《黑嘎》拿下了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實現了東莞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來東莞的數年間,她連續推出四部厚重作品:隨筆集《身體的真相》和三部長篇小説《男人的情史》、《子彈與花》、《百年莞香》。其中《百年莞香》一書對東莞風土人情進行了史詩式梳理,被譽為東莞的地標性文學作品,同名電視劇目前正準備拍攝。


  曾明了將東莞稱為她的幸運城市, 她直言:“感謝東莞給我的關懷,東莞是我最後的故鄉。”


  現在的曾明了,正全力創作長篇小説《沙漠女王》。
 

東莞日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