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東莞
中國名牌雜誌社   2010-September-25  來源:

 金沙漾月

     美麗的東江流經石龍金沙灣,形成一河三埠的自然景觀。這裡江面開闊,水勢浩蕩,是龍舟競渡好場所。入夜,兩岸燈光燦爛,夜色迷人。以“漾月”命名,取其夜景,月色、燈色與波光水色交融,動靜結合,別具韻味。

 

 

蓮峰賞鷺

    長安蓮花山風景區連綿十余公里,其主峰海拔513米,三峰列峙,如蓮花半開。山上林木蒼翠,風景優美,景點四十余處。其中“鷺鳥天堂”有鷺鳥上萬隻,是廣東省目前最大的鷺鳥群,傍晚時分,群鷺齊飛,與山色、水色、天色、草色融為一體,景觀獨特。此景寓意東莞生態綠城建設,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板嶺凝芳

    綠色世界生態農業旅游區與水濂山森林公園連成一片,位於我市南郊。區內山青水秀、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自然景色十分優美,是一個集農業科研、教育培訓、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綜合休閒農業游覽區,同時也是廣大青少年進行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樂趣的農業實驗園地。以“凝芳”命名,寓意景致優美、綠意盎然、四季芳香。



  水濂飛瀑,位於市中心以南 8 公里處的水濂山森林公園。水濂山舊稱彭峒山,海拔 378.8 米,方圓十餘里,山崗連綿,岩石嶙峋,因昔有彭公樓隱於此,故名彭山同山。彭峒水簾,是明代東莞八景之一。



  山上有泉,水清冽味甘;有古峒山寺,規模宏大,遺址保留完好。 半山處有觀音廟 ,驅車可直至廟前。山顛飛瀑懸瀉十余丈,形如水簾,四時不絕。山澗多藤蘿,橫垂削壁。泉水繞廟後左側,注入芙蓉澗。飛瀑流泉,淙淙崢崢,音如琴聲。山上林木陰翳,花草茂盛,松響助涼。水濂山郊野公園現己列入市五大森林公園之一。

 

 

虎英疊翠

    虎英郊野公園與禦景灣酒店、峰景高爾夫球場連成一片,位於東城,公園佔地面積15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20公頃,有虎英閣、雕塑園、清幽峽、湖中鳥、天然泳場等景點。這裡湖光山色,綠意盎然,風景優美。以“疊翠”命名,寓意擁山抱水、景中有景、景外有景、層層疊疊、蒼翠欲滴、生機勃勃。

 

 

古塞飛虹

    虎門大橋位於鴉片戰爭古戰場虎門鎮虎門炮&舊址側,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橋長15.6公里,橫空出世,如長虹臥波。古塞虎門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改革開放先行地。以“古塞”寓意海防要塞,“飛虹”寓意一橋連接歷史與未來,氣勢如虹。



  傳説南海龍王為救愛女與蓮花山神虎在此大戰,龍女阿娘掉下的繡花鞋變成了阿娘鞋島 ( 今威遠島 ), 阿娘安全逃出找到太平無事的地方稱為太平。龍王擊虎木棍斷成兩截變成了上下橫檔。神虎被降,引致早産,産下的虎兒隨母俯伏江心,化成大小虎山。這牽人襟懷的神話故事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這裡又是鴉片戰爭的古戰場。清道光年間,林則徐帶領虎門軍民築起了百丈鐵鏈橫鎖大江,憑藉“進來不易,出去更難”的金鎖銅關抵禦來犯之敵。



  1841年春,英艦向岸上清軍守兵發炮,守將關天培與將士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寡不敵眾,為國捐軀……



  遠去了刀光劍影,散去了彌泛的硝煙。1997 年 7 月 1 日,在那浪涌潮飛、曾記載民族恥辱的江面上,如今建起了橋長 15.6 公里,象徵國家開放、民族強盛的“中國第一大橋”——虎門大橋,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泛舟珠江,只見大橋飛架,橫空出世, 如長虹臥波;信步大橋,則氣象萬千,波瀾不驚,雲檣帆影,盡收眼底。

 

 

廣場挹萃

    市中心廣場位於新城市中心區,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250米,玉蘭大劇院、市展覽館、圖書館等多項新建高標準文化設施坐落其中,集功能性、休閒性、娛樂性、欣賞性於一體,富時代氣息、現代氣派、文化內涵。以“挹萃”命名,寓意群英薈萃,東莞文化新城縮影。



  中心廣場位於新城市中心區。它有三美:



  壯闊之美:廣場南北長 1.66 公里,東西寬 640 米。寬闊的廣場上,人工湖與綠化帶,連接相替;十里通衢與林間小道,交錯蜿蜒。天高地遠,浩蕩之氣,令人心曠神怡。


  生態之美:古木參天,濃蔭蔽日,隔鬧市甚囂之音;綠草茵茵, 繁花似錦,清新之風撲面而來。承旗峰莞水之秀,聚天嵐地露之潤,成自然勝景。



  人文之美:四週建築,錯落有致,或恢宏厚重,或典雅俊逸,琉璃十色, 相互映襯;水榭樓&,噴泉搖曳,管弦之音,飄紗可聞;更有七綵燈光,變幻生輝,妙不可言。開放以來,聲名遠播,觀者連襟而至。

 

大道朝輝

    東莞大道長9.94公里,最寬達189米,北起旗峰門前,南至石鼓高速公路入口,是廣深高速公路進入東莞市區的門戶。大道寬廣筆直,綠化優美,構成一條流光溢彩的生態走廊。以“朝暉”命名,寓意東莞迎着朝暉,大步奔向現代化建設的新里程。



  這是一首讚美東莞大道的詩。


 

松湖煙雨

    松山湖自然環境優美,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科技共山水一色”,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新科技園區,是我市實施“一網兩區三張牌”、“一城三創五爭先”工作思路的重要體現。以“煙雨”命名,突出其清晨雨霽虹出時分的景色,寓意松山湖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