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100份病歷導入臨床診斷輔助決策係統,總共只需要4.8秒,單個僅需0.05秒,“人工智慧”醫生完成了批量診斷,和醫院醫生作出的診斷結論一致度達到98%——19日,在第20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診斷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上,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大戰”。
如今,雖然功能齊全的人工智慧醫生尚難出現,但專項功能的人工智慧醫生已比較常見,此次推出的臨床診斷輔助決策係統,與“沃森”及“阿爾法醫生”等人工智慧醫生一樣,其專項診療水準絲毫不亞于專業醫生。人工智慧走進醫院,在技術上已不成問題。
相比技術,管理和制度卻明顯落後。比如,人工智慧醫生屬于醫療器械,依照《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應當按照規定申請注冊,未獲準注冊的醫療器械,不得銷售、使用。進一步而言,醫療器械在注冊之前,必須經過嚴謹的科學論證。
當前的問題是,人工智慧在研發和臨床試驗方面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很多産品只是以一兩次“人機大戰”來證實其有效性,缺乏強有力的臨床試驗數據,這樣的論證顯然缺乏説服力。因此有必要在這一領域確定重點研發方向,集中資源推出拳頭産品,並按照程式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通過科學方法論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爭取早日注冊成功,進而批量生産銷售。
唯有補齊管理的短板,人工智慧醫生方能盡快落地生根,成為診療好幫手,發揮出人工智慧在醫療方面的巨大潛力。
□羅志華(醫生)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家長培訓孩子從小“不吃虧”,你怎麼看?
2017-08-20 10:37:58
-
上半年我國旅遊全線飄紅 出入境人數雙增長
2017-08-20 10:33:52
-
“購物退款詐騙2017版”已升級 消費者被蒙防不勝防
2017-08-20 10:33:52
-
近3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1600元 社交開支僅次于吃穿
2017-08-20 10:33:52
-
月餅陸續上市口味強調“創新” 八成禮盒200元以下
2017-08-20 10:33:52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