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科學”號8月9日電(記者張旭東)細菌是原核生物,結構比較簡單,一般只有一根鞭毛為其提供“動力”,無序遊走。近年來國際上非常關注的趨磁細菌,不僅能感知磁場並向磁場方向移動,而且鞭毛最多達19根,因此擁有更強動力“配置”,在細菌中屬于“豪華版”。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肖天帶領的科研團隊正搭乘“科學”號前往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希望在這裏能發現新的趨磁細菌種屬,並對深海海山環境中的趨磁細菌進行係統調查研究。
肖天科研團隊博士劉佳説:“此前,我們在馬利亞納海山14個站位中均發現了趨磁細菌,其中包括14個新屬、16個新種,只有3個是已知種屬。海山的趨磁細菌有很高的種屬特異性,希望這次能繼續發現新的種屬,對這個航次成果非常期待。”
肖天告訴記者,趨磁細菌大小在1至2微米之間,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細菌,大概出現在距今32至34億年間。它的最主要特點是體內有磁小體,成分是四氧化三鐵,因此它能感知磁場並向磁場方向移動,相當于有“方向盤”。
“趨磁細菌是一種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結構非常簡單,一般只有一根鞭毛,為其提供‘動力’。但是趨磁細菌一般有7根鞭毛,我們發現最多的則有19根鞭毛,分為兩簇。”肖天説,“這些鞭毛螺旋式運動,使得趨磁細菌獲得向前的推進力,每個鞭毛的運動方向都不一樣,它們之間的相互配合非常奇妙。”
據介紹,趨磁細菌一般生活在有氧與無氧的過渡區。在北半球,趨磁細菌趨向北極方向運動,但也有少部分有趨南性;在南半球,趨磁細菌趨向南極方向運動,但也有少部分有趨北性。
據了解,趨磁細菌是上世紀60年代由意大利一名醫生最早發現,他看到顯微鏡下一些細菌趨向于一側,起初以為是趨光,但遮蔽光源後發現它們還是趨向于這一側。1975年,美國科研人員在趨磁細菌中發現有磁性奈米顆粒,並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引起國際學術界關注。
2000年,美國人在一塊火星隕石上發現有類似趨磁細菌形狀和成分的顆粒物,因此有人猜測地球上的生命是否是外星球帶過來的,引起科學家對趨磁細菌的極大關注。另外,磁場和生命的關係,磁場如何保護生命,生物如何利用磁場,都是未解之謎,而趨磁細菌就蘊含著這些秘密。
-
霧霾含抗生素耐藥性細菌?北京環保局批駁十大謠言
“霧霾含抗生素耐藥性細菌,將導致藥物失去作用?”“汽車尾氣比霧霾天空氣幹凈10倍?”“‘煤改氣’是加劇灰霾空氣的‘幫兇’?”等等,這些謠言在公眾中傳播甚廣。2017-06-02 08:16:21
-
“超級細菌”將被送上太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此前的研究顯示,細菌在處于太空低重力環境中時,生長和變異速度均有所加速。研究人員曾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做過另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經過40天太空旅行,細菌樣本的“變異頻率是地面樣本的兩到三倍”。2017-02-22 11:51:15

-
【熱議】災害面前,我們該如何終結謠言?
2017-08-09 12:51:51
-
這些年,身份證含金量更高了
2017-08-09 12:51:20
-
共用汽車未來或免押金,你還買車嗎?
2017-08-09 12:51:07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各國"超前教育"什麼樣?
2017-08-09 09:09:23
-
獨生子女"護理假"來了,應如何休?
2017-08-09 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