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台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當網絡作家在寫作和發言的時候,其實是站在一個關係當中,站在一個世界舞&上,別人把你當做中國的一個代表。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寫作一定要有民族的自主性,通過你的方式講中國故事,傳揚中國精神。
精彩觀點
1
白燁

網絡文學的成長性和可能性很大

網絡文學的成長性和可能性很大
網絡文學的成長性和可能性很大
網絡文學確實是超出想象,現在網絡文學正在形成一個産業鏈,變成一個網絡文藝和網絡文娛,而不是一個傳統的文學觀念了。方興未艾,可能性非常多。網絡文學是以通俗文學為主的多樣化文學,就像傳統文學是以嚴肅文學為主的文學一樣,可能性很多。我對網絡文學現狀是非常看好,甚至認為它是目前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中最有成長性和可能性的。
這兩年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的力度非常大,傳統文學很多人在國外獲獎,把網絡文學走出去的狀態遮蔽了。網絡文學在韓國、日本,包括東南亞影響都非常大,目前網絡文學走出去的狀態和步伐遠遠大於傳統文學。現在一種説法,東亞文化“三絕”,韓國的電視劇、日本的動漫和中國網絡文學,還有人説加上美國大片,這就是世界文化四絕。這説明它的影響是超出中國,在輻射亞洲、世界。
當網絡作家在寫作和發言的時候,其實是站在一個關係當中,站在一個世界舞&上,別人把你當做中國的一個代表。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寫作一定要有民族的自主性,增強這個自主性,通過你的方式講中國故事,傳揚中國精神。可能網絡文學覺得這是傳統作家的事,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但其實不是,因為你傳播的更快,責任更大。從這個意義來講,網絡作家要有這個意識,他不是個人化寫作,而是同時代表着民族的一份子,是改革開放的中國人的一份子,怎麼把這種感受和印象寫出來,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2
孔令燕

帶着純文學的標準去發現優秀網絡作品

帶着純文學的標準去發現優秀網絡作品
帶着純文學的標準去發現優秀網絡作品
我是做傳統文學出版的,我所在的出版社和《當代》雜誌都是以傳統的、嚴肅的、早期的現實主義為標準的出版活動,我自己是按照這個標準來選擇作品和推介作品的。網絡文學的創作量非常大,受眾面很廣,我覺得題材上有一些重復。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現實類題材中商戰、言情、抗戰和青春成長,這三類幾乎佔有了現實類題材的80%到90%,這是題材的問題。
網絡文學的自身特性每天更新,在線創作,這是它必然出現的問題。也許在藝術上的粗糙,因為有的時候是追求量的,量會影響到質,這些問題目前已經引起了重視。具體到這次總局推介的18部作品,我明顯感覺到這幾個方面有所改善、有所提高。而且這些作品在文學精神上是向上的,它的這種指向和在藝術創作的藝術手法上都有所更新。我相信網絡文學這種繁榮對傳統文學也是一種提升,而且是對文學原創力本身的一種推動。
網絡文學的標準是完全讀者化,完全市場化,點擊量肯定是第一位的。我覺得近幾年國家對文藝本身的關注,提高文學作品的一個標準,貼近生活也好,貼近現實,要用優秀的作品來感染人,來引領作個時代。雖然這些18部作品點擊量在網站上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因為有在網絡文學中、或者在傳統文學中是非常有聲譽的一些專家,他帶着純文學的標準在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當中選取真正優秀的網絡文學範本告訴大家。
3
楊晨

同質化的網絡文學作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同質化的網絡文學作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同質化的網絡文學作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如果把網絡文學放大到五年、十年去觀察他的發展脈絡,就會看到明顯的差異。在網絡文學發展的初期,作為一個新的類型對於質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因為讀者只要看到一定是喜歡的,甚至覺得驚為天人。但是今天回頭看當時的作品發現是粗糙的。這些年來網絡文學的進化非常快,可以預計在未來,它會有一個更高的要求。整個讀者在進化,讀者看的書越來越多,他對於所看新書的質量提得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整個作者和作品的積累會越來越多,這樣你在這麼多積累量的基礎上脫穎而出,肯定要寫得比前人更好。
網絡作家都是在線互動,他們在不斷的互相探討和學習中,會不斷的去研究和看其他作家的作品。因為網絡上很容易獲取最新的知識,獲取最新的名家創作,他們這方面的成長也會更快一點。我覺得這也是這些年來網絡文學快速發展的原因。
在未來,我們對於網絡文學的整體質量的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在這個基礎上,我覺得未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肯定會越來越明顯。同質化的作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果你想在各個方面勝出肯定有自己的特色,在每一個領域,在每一個細化的方向去努力。
4
齊橙

網絡文學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網絡文學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網絡文學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今年我的作品《材料帝國》入選,我是一個大學老師,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有時候會給他們講新中國的經濟史,他們有一種感覺,很多孩子不知道這條路是怎麼走過來的,我講了之後他們非常感興趣。網絡小説題材很容易出現重復,但是我覺得重復到一定程度之後有新的題材出現。比如現在缺少寫新中國幾十年的經濟史、工業歷史,尤其是改革開放一段的歷史,我覺得缺少這個題材。我用了一種穿越的方式,用這樣穿越的金手指,事實上重新寫改革開放以來,也就是1978年將近40年中國的經濟史、工業史,其中融合了一些工業史的知識,包括一些工業的知識,比如銑床、車床、材料等等,涉及這些東西。
我感覺,網絡文學這種方式是可以寫得很貼近現實的,或者説逐漸向傳統文學的方向貼近。網絡文學有自己的長處,這種長處就是它的篇幅相對來説大一點,寬一點,篇幅長一點之後,它能夠容納一個比較大的故事。比如,如果要寫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從1978年怎麼樣的一個小廠,一個當時仰視歐洲的落後工業國,到今天我們吊打全球的工業狀態,能夠把這個過程寫出來,就是一部史詩。
現在寫現實題材,包括眼前的經濟、職場的文章,我發現越來越多了,也有越來越多在傳統意義上不應該是網絡文學作者的一些人開始進入到這個領域。我覺得網絡文學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5
宋麗晅

現實題材更貼近讀者 引起共鳴

現實題材更貼近讀者 引起共鳴
現實題材更貼近讀者 引起共鳴
我是2015年推介作品獲得者之一。我的作品是《因為相愛而上演》,説了三個各種原因成了單身母親的三個母親成長的過程。從我自身的寫作過程當中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因為我開始也是寫穿越小説,當時寫這些穿越小説的時候確實有一種快感,而且很容易跟讀者有很好的交流。讀者有很多問題,覺得你怎麼會想到這些呢。當我創作了三部穿越類小説之後,我自己也有一個停下來想一想的過程。我在想,因為我在職場工作工作了很多年,我在想為什麼總去寫一些虛幻的東西,而不是把工作和生活當中遇到的東西寫出來,我在開始創作現實題材的作品,一開始寫的是職場類的小説。職場類的小説也是比較得到讀者的認可,因為跟他們的生活非常的貼近,而且在他們工作中會遇到這些困惑,或者這樣的問題。他們也願意拿出來跟我分享和探討。我覺得實際上,現實題材才是更貼近讀者,而且能夠讓他們引起共鳴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在創作現實題材。
你想要呈現的東西對一部分人一定的激勵作用,能夠引起共鳴的作品才動筆去寫。如果寫出來沒有人看,就沒有多大的意思。在寫作過程當中,不斷的提高自己,可能一開始我們只是想把這個故事寫好看,後面要做的是把這個人物的個性塑造的更為豐滿,然後人物人性的深層次的東西要挖掘更多,這樣引起的共鳴就更多。
我覺得作為自身的創作者來説,我們努力的幾個渠道,基本上就是多看書,多和周圍的朋友,或者生活中去擷取素材,而且要把自己這種生活的體驗,還有一些學習到的一些東西融入到作品中去,做一個轉化,把自己理解的東西帶給讀者。
白燁
文學評論家、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孔令燕
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當代》雜誌社社長
楊晨
閱文集團總經理
齊橙
知名網絡作家,代表作品《材料帝國》等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