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2018-01-28 12:13: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西安1月28日電 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新華社記者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圖文互動)(1)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1月17日航拍的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小區。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延河……銘記著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積淀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今日延安,歷史底蘊與時代氣息交融輝映。從聖地延安到幸福延安,從越來越好的生活到越變越美的城市,延安精神激勵著人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不忘初心:在前進中繼承、弘揚延安精神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圖文互動)(2)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1月17日航拍的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策展時,我們對實事求是的延安整風精神,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南泥灣精神等進行了全面展示,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延安革命紀念館館長張建儒説。

  他介紹,建館以來經過四次改造的延安革命紀念館,2017年,接待觀眾380萬人次,為建館以來最高值。“觀眾數量井噴式增長,讓人強烈感受到人們對延安精神的敬仰。”

  “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延安的革命歷史滋養了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延安精神始終是凝聚人心、攻堅克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抗戰時期,在延安精神鼓舞下,無數有志青年來到延河邊、寶塔山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全國人民在一窮二白基礎上描繪出了新中國錦繡河山;改革開放時期,共産黨人繼續弘揚延安革命精神,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延安大學教授譚虎娃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繼承與弘揚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圖文互動)(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南泥灣鎮南泥灣村村民侯秀珍(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現在日子好了,但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南泥灣村村民侯秀珍是三五九旅戰士的後代。這位73歲的老黨員説:“南泥灣人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現在日子好了,老一輩的精神不能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們是怎麼一路走過來的。”

  牢記使命:以實幹書寫延安故事新篇

  中國夢展廳、閱讀空間、學習報告廳……佇立于延安新區的延安學習書院,莊重樸雅。延安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此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係列講解、開展交流分享活動,增強肩負新時代使命擔當的信念與自覺。

  記者沿著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往南,來到了梁家河村。村史館裏,展板上的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記錄了共産黨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歷程——

  “産業變化:1974年,栽植刺槐、楊樹100畝……2014年,憑借蘋果産業規模及效益優勢入圍第四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

  “交通變化:1974年以前,主幹道土路,寬1米……2013年,主幹道建成柏油路,寬5米,全村公路6千米,並修建排水渠”……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圖文互動)(4)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70歲的張衛龐告別窯洞,住進了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新居(1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愛平 攝

  在梁家河村民張衛龐眼裏,生活的變化“快得想像不到”。去年,村民們搬進新建成的梁家河小區,開始了“居住在鎮上、産業在村上”的新生活。

  “新房子真暖和!”坐在自己100平方米的三居室新居裏,張衛龐笑著聊起這兩年的收入。“2016年種蘋果賣了幾十萬元,2017年果樹間伐後光照更足,蘋果個兒更大了,價錢更差不了……”

  強化使命擔當,黨旗熠熠生輝。在延安,“問題墻+回音壁”制度、“補短板、提素質、樹形象”活動等舉措,進一步密切了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營造出明差距而趕超、補短板而有為的幹事創業氛圍,正認真書寫基層黨建工作的“延安答卷”。

  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著新氣象新作為。

  “牢記使命、繼續前進,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踐好實現好,全力走好新時代長徵路,要求我們保持延安時期的忘我精神、昂揚鬥志、科學精神,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譚虎娃説。

  永遠奮鬥:精神火炬閃耀新延安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母親延安換新衣。”徜徉延安新區,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

  “我們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新區,秉承‘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廉潔高效、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到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時,把新區建設成一個生態型、花園式、現代化的城區。”延安市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曹咏雲説。

  2012年,延安新區北區開工建設之初,87歲的老八路軍馬華堂在工地發出感慨:“再能活上幾年看工程建起來,住上三天我都覺得很幸福。”去年,老人又一次來到這裏,看著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條條道路寬闊平展,分外激動。

  延安廣袤鄉村也經歷著巨變。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圖文互動)(5)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這是南泥灣稻田(2016年9月11日攝)。新華社發(劉陽 攝)

  “當年,南泥灣見證了一場大生産。這兩年,南泥灣又迎來了一次大建設。”南泥灣鎮鎮長黑學良介紹,他們利用自身優勢,正著手打造國家級5A景區,建成省級文化旅遊名鎮,發展林果、棚栽、雜糧、水産、香紫蘇特色産業,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地,建成旅遊服務集散地。

  垣土黃、道林綠、天水藍……在南泥灣這片熱土上,將繪就“紅色南泥灣,陜北好江南”的新畫卷。

  家鄉的變化,讓年輕一代增添了傳承延安精神的責任感。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圖文互動)(6)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永遠奮鬥——延安精神的時代回響

  延安學習書院成了市民假日周末讀書學習的好去處(2017年12月10日攝)。新華社發(祁小軍 攝)

  “延安和我想像中的真的不一樣了,新區建設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發展機會。”“90後”女孩史絮去年回到家鄉,成為延安學習書院的一名講解老師。她説,新一代延安人要繼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把握機遇、肩負使命,讓世人不僅看到一個新延安,更看到紅色革命聖地的精神傳承。(記者黃小希、姜辰蓉、梁愛平、孫正好)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國際·一周看天下:大雪迎年會
國際·一周看天下:大雪迎年會
2017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
2017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
白族夫妻傳承千年扎染技藝
白族夫妻傳承千年扎染技藝
大山貧困娃和她的“駐村媽媽”
大山貧困娃和她的“駐村媽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232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