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2月15日電 題:廣西環江:大山貧困發生率是如何從77.9%降至15.7%的
新華社記者夏軍
53歲的貧困戶譚希明賣掉在山林裏養殖的10多頭山豬,收入約2萬元,加上管護山林的補助,一家5口今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近萬元。“今年肯定能脫貧。”譚希明説。
譚希明住在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景陽村,這是我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自1987年成立以來,自治縣30年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批群眾擺脫貧困,毛南山鄉正走在從落後到進步、從貧窮到小康的大道上。
環江共有6萬毛南族人口,佔全國毛南族總人口60%左右,這裏是廣西深度貧困縣,自然環境惡劣。30年前,全縣每10個人中超過7個人是貧困人口。
作為有名的貧困村,景陽村山大溝深,村民們想盡辦法,一次次嘗試,都找不到合適的産業。
村黨支部書記譚聯漢號召村民們發展特色養殖:從山林裏捕來野豬,與母豬配種,小山豬豬毛都是豎的,非常受歡迎。“普通豬肉批發價每斤12元,但山豬批發價每斤25元,且供不應求。”譚聯漢説。
靠著山豬養殖,村子越來越多貧困戶脫貧“摘帽”。“別看景陽村遍地木瓦房,其實多數人都在鄉裏有新樓房。”下南鄉黨委書記覃純果説,全鄉2萬多人,有1.2萬人住在鄉政府所在地,人們白天騎電動車回村發展産業,晚上住在鄉政府附近,生活大幅改善。
自治縣縣委書記黃榮彪説,近年來,環江組建專業合作社,引進扶貧龍頭企業,推進糖料蔗、桑蠶、特色水果、香豬、菜牛、中草藥、林業、核桃等八大扶貧主導産業,對貧困戶實現了産業全覆蓋。
“環江貧困發生率從30年前的77.9%減少到去年的15.7%。”黃榮彪説,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毛南族絕不掉隊。
自治縣扶貧辦主任莫儉浪告訴記者,貧困發生率大幅降低,與環江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密不可分,以前通往各鄉鎮的道路蜿蜒崎嶇,如今不僅是鄉鎮道路,連所有村和大多數屯都通水泥路。下南鄉是毛南族群眾主要聚居的鄉鎮之一,以前從縣城出發需3小時,如今已縮短至1小時。
“正在建設中的貴南高鐵途經環江,再過三四年,環江就要通高鐵了,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莫儉浪説。
移民搬遷是貧困群眾斬斷“窮根”的重要途徑。大安鄉可愛村上百戶村民,從窮山窩搬到了公路旁,他們晚上住在鄉村別墅式房子裏,白天回到老家種地、發展産業,生活比以往更有奔頭。
“要知道30年前自治縣剛成立時,村裏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六成以上的村民住茅草房;如今的生活與以前相比,完全是天壤之別。”可愛村黨支部書記譚福勇説。
貧困山區謀發展更要堅守生態底線。自治縣環保局局長蒙冠禧説,環江礦産資源豐富,以前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有色金屬資源的開發,16年前,一家選礦廠尾礦庫垮塌,大量土地被污染,這次教訓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如今全縣只有4家環保達標的採礦和選礦企業,沒有一家冶煉企業。
多年的生態保護結出了旅遊開發碩果。在環江首個森林景區——牛角寨瀑布景區,林木繁茂、溪流潺潺、瀑布成群,近年來景區遊客接待量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長。黃榮彪説,綠水青山必將成為群眾脫貧致富最大的“引擎”。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7-12-15 09:39:47
-
"自願加班"與變相延長工時算加班嗎?
2017-12-15 09:42:06
-
銀行推出統一APP 回看移動支付格局變化
2017-12-15 09:43:05
-
這張漫畫"版權屬于全體中國人"
2017-12-15 10:19:53
-
定了!這些企業和高校要搬到雄安新區
2017-12-15 1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