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夢·大國工匠】石油工人盧建強:幹一個事兒,不幹成不罷休
2017-11-01 14:26:42 來源: 中青線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中國夢·大國工匠】石油工人盧建強:幹一個事兒,不幹成不罷休

  盧建強在工作中(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盧建強是個“油二代”,他從中原油田的注水工幹起,做過設備員、採油工、站長,一步步成長為油田首席技師。令他驕傲的是,父親當年沒有拿過的中華技能大獎和國務院特殊津貼,他也拿到了。

  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同事説的最多的是,“這個盧胖子有一股持之以恒的鑽研精神”。別人創新畏難,他總能想出很多辦法去解決。老同事李紅星經常見他盯著電腦,在紙上畫的亂七八糟,像出神了一樣。

  在技校讀書時,他本來想做鉗工,“感覺鉗工更適合我,如果做一把槍,鉗工就能做,更有技術含量的樣子”。可是沒有想到,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與興趣、所學採油專業都不對口的注水工。由于工作需要,他還是接受了。

  注水工,一個為了保持油層壓力和提高油層採收率,由地面把經過凈化的水注入油層的工種,高溫、高壓、高噪音是工作的常態環境。一排七八臺高速運轉的高壓柱塞泵,沒有耳機,悶熱不已,盧建強看著都有些害怕。每天關在房子裏,倒班做巡回檢查,錄取資料,打掃泵上衛生……他感到枯燥乏味,“沒啥意思”。

  工作上的一次疏忽,他發現自己很多都不懂,“加盤根不會,數據也不會調”。不會聽電機聲音,也影響著工作效率。泵閥壞了,聽不出來需要把三個都掏出來,聽的準只需掏一個。

  為了能“聽出來”,他天天往泵房跑,在設備旁一站就是4個小時。他慢慢發現,設備不同的地方出現問題,發出的聲音完全不一樣。遇到聲音區別較大時,觀察儀表上的數字,也會跟著變動。把設備打開,找到其中出現的問題,倒推回去,就明白了聽到的聲音對應著設備裏的一個個故障。

  除了平日的工作,比賽、提升學歷、創新,只要能讓他成長,他一個都沒落下。

  1995年開始參加成人高考,連續學了兩個大專和一個本科。通過參加比賽,不斷提高著自己的技能。有一年為了參加比賽,練得很累,每天四點半爬起來,結果成績只是雙及格,他為這個哭了。哭過之後,不服輸的油田漢子沒有氣餒,依然苦練,繼續參加油田組織的每年一次的廠級技術比賽和2年一次的油田技術比賽。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連續4年取得了廠裏第一名,2006年還獲得了油田第一名。

  一次偶然的事情,促使盧建強對技術創新産生了興趣。

  2002年,一位女工在上夜班時,為了防止泵溫異常導致燒泵事件,在注水房內蹲守了一整晚。一旦燒泵,維修至少花一個星期,換一個零部件都要3000元。聽説這件事後,他尋思著能否發明一種注水溫度監控裝置,在泵溫超過規定時能及時報警和停泵。想到這兒,這位油田工人心裏一陣激動。

  巧合的是,那天他回到家,目睹了哥哥在制作一個有溫度控制儀的恒溫煮藥裝置的場景。盧建強舉一反三,只要設定一個既可以報警,又可以自動停泵的溫度儀器不就行了嗎?

  盧建強説幹就幹,白天上班沒時間,晚上拉著哥哥到站上做實驗,父親還給他們制作了一個小電櫃。經過一個星期反覆試驗和調試,研制出了柱塞泵溫度監控儀,當注水泵溫達到80℃時自動報警,達到85℃時自動停泵。“這個我們想了多少年了,沒想到讓你解決了。”面對同事們的肯定,他有了更大的創新動力。

  有同事為他算過一筆賬,從2002年第一次創新到現在,他先後主持、參與完成技術革新成果80余項,平均一年完成5個,提出合理化建議200余條,解決現場技術難題120項。

  創新的路上盧建強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是在老石油工人父親指點和自己鑽研下,他進步的很快。

  做油田設備員那段時期,工作上有“吃不準”的問題,盧建強騎著摩托車就把父親帶到了現場。這個機器有問題,某個部件設計不合理……很多問題父親能看出來,並對他加以點撥。

  有一年,由于地質開發需要,廠裏推行了異常高溫注水工藝,增加了柱塞泵的運轉負荷,造成泵閥使用壽命由500小時降低到220小時。他經過分析,主要是泵閥螺栓斷裂造成的。在壓帽式泵閥的研制過程中,僅僅方案的設計,他就用了2個月。一到周末去濮陽市內書店查資料,或到機械制造廠找專家請教。經過30多次試驗與改進,他研制的機器使用壽命達到720個小時以上。該項成果還獲得國家級、石油工業QC成果一等獎。

  工作上,盧建強不停的改方案,最多的一次改了5種。“每一個都在不斷的改,沒有最終的答案,只有讓他更完美,無極限的改。”只要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不斷出現,在他眼中就有改進的潛力。“八十年代的汽車,那時候感覺很先進了,可現的車和那時比又完全不一樣。”

  幹了一年設備員後,注水和採油合並,他從注水高級技師開始重新學採油。從採油高級工到採油技師,他只花了兩年,比一般人少一年,後來他又被直接授予成為採油高級技師。他對新的領域越來越熟練。

  2011年油田搞首席技師競聘,領導知道他有些創新成果,參加過技術比賽,能力不錯,推薦他當了採油四場的首席技師,當時整個油田只有一個廠級首席技師。2013年集團公司設立首席技師,他也當上了。

  成名後的盧建強沒有架子,還是很隨和。同事提醒他注意形象,可他在閒時還是穿著短褲到處走。“人長胖了,頭髮稀了,以前瘦一些,天天想東西,磨腦袋”,初中同學兼同事張德路把他的變化看在眼裏。不變的是,在張德路心中,他還是那個幹一個事兒,不幹成不罷休的盧胖子。

  如今,盧建強繼承父親的衣缽,帶著6個徒弟,希望用自己的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把他們朝首席技師和全國技術能手的目標培養。對于未來,立足自己的工作室,給油田現場解決難題,是他最大的願望。(中國青年報 中青線上記者 李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龔婷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秋到塔裏木
秋到塔裏木
陜西現“肉夾饃”式大樓
陜西現“肉夾饃”式大樓
倫敦:歡度萬聖節
倫敦:歡度萬聖節
金秋時節 江西廬山“楓”景如畫
金秋時節 江西廬山“楓”景如畫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1887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