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生命禮物”陽光捐贈——十年改革創造器官捐贈移植“中國模式”
2017-08-03 22:31:3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題:“生命禮物”陽光捐贈——十年改革創造器官捐贈移植“中國模式”

  新華社記者

  再過兩天,1000多位來自中國173所具有器官移植資質醫院的醫生、醫療管理工作者和紅十字會協調員將聚首昆明,參加由中國器官移植基金會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共同舉辦的“全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大會”。

  國際器官移植協會主席南希·埃舍爾和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主管官員何塞·努涅斯等9位國際移植界權威專家應邀出席,並將參觀醫院。

  “中國坦誠地打開一扇‘窗’,請外國專家近距離感受器官捐贈和移植事業的‘中國模式’。”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説。

  經過約十年“壯士斷腕”的改革,中國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獻移植體係。

  “生命禮物”

  今年7月,27歲快遞小哥李毅(化名)在滬不幸車禍離世,他的2個腎臟和1個肝臟被成功植入3名患者體內。感謝寶貴的“生命禮物”,3名移植患者目前身體狀況良好。

  “他是個淳樸的西北漢子。我們的孩子還小,讓孩子有個念想——爸爸還‘活’在這個世界上。”年輕的妻子説。

  這是上海今年第100個器官捐獻案例。

  中國從2015年1月起全面停止死囚器官來源,公民自願捐獻為唯一器官合法來源。中國器官移植事業進入嶄新發展階段。

  ——人體器官捐獻體係日臻完善。立足中國社會結構特點,中國紅十字會作為第三方參與的人體器官捐獻體係基本建立並初見成效。

  ——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日趨規范。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下發《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要求各省成立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劃定服務范圍,規范器官獲取工作,同時使用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用電腦係統COTRS,確保捐獻器官分配科學、高效、公平。

  ——器官移植量質“雙升”。移植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供給量明顯增加,器官移植術後生存率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建立器官轉運綠色通道。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公安部等多部門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縮短器官轉運時間,保證器官品質,大大提高器官利用率。

  在黨中央、國務院支援下,經過十年艱辛改革,中國初步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公民器官捐獻移植體係,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文化和社會治理結構的人體器官移植工作體係,包括捐獻體係、獲取與分配體係、移植臨床服務體係、移植後科學注冊體係以及移植服務監管體係。

  粉碎謠言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事業從零起步,不斷進步。

  2010年是中國器官捐獻“元年”。當年試點城市累計器官捐獻34例。到2016年,這個數字翻了百余倍,全年器官捐獻4080例,拯救了成千上萬例肝、腎、肺及心臟功能衰竭的病人。

  “2017年1月至7月,共捐獻2866例,較2016年同期增長33%。依照現在的發展速度,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移植大國。”黃潔夫説。

  然而,某些邪教組織和西方部分反華政客、學者無視中國在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中取得的客觀成績,炮制所謂“活摘”謠言,進行政治炒作。

  中國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權,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針對此類謠言,中國堅決據實予以澄清和駁斥。中國刑法嚴禁器官買賣,非自願摘取人體器官構成嚴重刑事犯罪,將受到法律嚴懲。這些謠言,不過是一小撮反華勢力導演的鬧劇。

  謠言止于智者。中國政府在器官移植領域的態度透明、開放、坦誠,贏得越來越多國際社會的認同及讚許。

  世界衛生組織前任總幹事陳馮富珍高度讚揚中國在器官捐獻移植領域的進步,認為中國的器官移植法規體係與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原則,改革方向正確,行動迅速,許多成功經驗可以供面臨相似挑戰的其他國家學習借鑒。

  2016年召開的第26屆國際器官移植大會上,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及國際專家共同聲討“活摘”謠言。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國媒體通過豐富的事實、數據和具體案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政府在器官移植領域的改革決心和業已取得的豐碩成果。

  澳大利亞器官移植專家坎貝爾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指出,通過研究關于“活摘”的報告和數據,他確信中國從未使用過“法輪功”人員的器官。炒作這些謠言的人,都懷著反對中國的政治目的。

  有法必依

  今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梵蒂岡教皇科學院、國際器官移植協會和伊斯坦布爾宣言監管組聯合致信黃潔夫,讚揚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建立起一個法治框架下的符合世界倫理規范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係。

  “從懷疑到相信,從相信到擁抱。自2015年起,公民自願捐獻成為中國器官移植唯一來源。世界開始用另一種眼光看中國。四大組織希望見證中國在器官移植領域的進步,希望中國能加入世界器官移植界貢獻力量。”黃潔夫説。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器官捐獻移植工作,出臺一係列法律法規和配套政策,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器官捐獻移植依法規范開展。

  2007年,國務院頒布《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確規定器官捐獻的來源和公民捐獻器官的權利。

  2009年,原衛生部下發《關于境外人員申請人體器官移植有關問題的通知》,嚴格限制“移植旅遊”。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施行,器官買賣和非自願摘取器官“入刑”,有力遏制和打擊了器官買賣等違法行為。同年,“中國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誕生。

  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形成部門法規,以確保器官捐獻移植的透明、公正、可溯源性。

  國家衛生計生委和紅十字會兩部門陸續出臺近30多個配套政策文件,全面構建起中國移植事業的法律框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愛、互助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器官捐獻事業倡導互幫互助、愛心奉獻、造福人類。法治健全陽光透明的捐獻體係,提振了捐獻者和捐獻者家屬對器官捐獻體係的信任。

  “中國模式”

  “器官捐獻能讓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獲得新生,讓逝者的生命得以存續。這個過程中,不僅傳遞著愛心與溫情,更檢驗著一個國家文明與法治的成熟度。”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委員葉啟發説。

  今年2月,黃潔夫應邀在梵蒂岡舉行的“反對器官販賣全球峰會”上首次提出了器官捐獻和移植管理的“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有六個特點:

  ——全面構建國家層面的器官捐獻移植法律框架,確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國家器官捐獻與移植五大科學工作體係;

  ——創造性提出了中國心腦雙死亡的器官捐獻科學標準與流程,確保器官獲取符合法律規范,建立信息化的監管平臺,器官移植監管步入大數據時代;

  ——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捐獻與移植人道主義救助體係,促進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良性迴圈;

  ——充分發揮制度優越性,創建全社會參與的捐獻移植保障體係;

  ——充分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全社會培育器官捐獻是大愛的人文精神。

  應該看到,中國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係距離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可及的移植醫療服務的目標還很遠。

  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面臨三大挑戰:雖然中國移植手術費用遠遠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但由于每人平均收入水準較低,對普通民眾來講價格昂貴;移植技術復雜,目前能做器官移植的醫師和醫院數量有限;與其他國家一樣,供體短缺。

  “打鐵還需自身硬。”黃潔夫説,“駁斥謠言最有力的反擊是完善我們的體係建設,做好自己的事。”

+1
【糾錯】 責任編輯: 潘子荻
相關新聞
  • 器官移植條例出臺十年 多方呼吁修訂
    6月11日是我國首個器官捐獻日。今年,距國務院頒布我國首部器官移植法律條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已整整10年。
    2017-06-27 08:33:45
  • 日本實施世界首例兩肺合一移植手術
    日本岡山大學醫院近日成功進行了一例兩肺合一移植手術,醫生將捐獻者左右兩肺的可用部分合二為一,制成一個左肺後移植給一名患者,此類手術尚屬世界首例。
    2017-07-03 12:36:22
  • 移植豬腦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初見成效
    新西蘭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宣布,他們通過將豬腦細胞移植到患者腦部治療帕金森病的試驗初見成效,此前接受移植的4名患者病情有改善,並在移植後18個月內一直保持效果。
    2017-06-13 19:47:52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直擊巡航導彈發射瞬間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英國菲利普親王正式退休
    花海旗袍秀風韻
    花海旗袍秀風韻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海豚馴養師:酷暑中的“冷工作”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2403112142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