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鬥沙記

2017年06月05日 16:58:50 | 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世界環境日)(1)川西高原鬥沙記

  在若爾蓋縣轄曼鎮河拉村,當地藏族牧民揹運高原柳(5月12日攝)。

  5月的若爾蓋大草原,萬物復蘇。在四川省若爾蓋縣轄曼鎮河拉村治沙點,100多名藏族牧民揹運有機肥料和草簾子,編沙障,撒草種,在沙丘中緊張地勞作。很快,裸露的沙地被覆蓋成錯落有致的塊狀。

  河拉村治沙點面積有5000多畝,起起伏伏的山梁兩側已經被漫天黃沙覆蓋,沙丘下住著巴姆措和多吉當周兩戶牧民。多吉當周告訴記者,大風一刮,沙子鋪天蓋地,在狂風大作的冬季,他每天要掃好幾次地,然後把掃出的一堆沙子背到屋外。

  這裏只是若爾蓋大草原沙化的一個縮影。從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伴隨著氣候變暖、降雨量減少、鼠害等自然因素,以及開溝排水疏幹沼澤、過度放牧等人為原因,若爾蓋大草原開始沙化,形式十分嚴峻。

  2017年,河拉村開始嘗試“高原柳沙障+灌草復合種植”的治沙模式,就是週邊用高原柳編織沙障,在沙障內種草和插高山柳,讓沙地慢慢恢復為草地。嘗試在沙丘迎風面覆蓋草簾子,防止風吹走草種和柳苗,效果不錯。每年4月初到5月底的兩個月是最寶貴的治沙時間,因為這段時間高原柳和草種成活率高。若爾蓋縣共有128個治沙點,治沙的人們在治沙點搭帳篷安家,爭分奪秒地栽種高山柳。

  據若爾蓋縣環林局的數據顯示,從2007年起至今,若爾蓋大草原共使用治沙資金26625萬元,治理沙化草原23619.79公頃,佔沙化總面積的29%。今年又爭取到治沙資金19507萬元,預計治理沙化土地17706.67公頃,到2020年預計完成42984.5公頃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務。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攝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成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5112962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