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三千“河長”治“九龍”
2017-03-30 10:35:59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煙雨朦朧中的福建省漳州市九龍江畔碧湖生態園(3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新華社福州3月30日電 題:三千“河長”治“九龍”

  新華社記者林超、劉娟

  3月25日,福建省龍岩市小池鎮汪洋村,春雨無聲,小池溪翻著細小的白色浪花從青石橋下潺潺流過,奔向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龍江。空氣中彌漫著岸邊稻田和野花混合在一起的清新味道。在汪洋村村主任陳明炯看來,這一幕在3年前還難以想像,因為“那時的水黑得就像墨汁一樣,臭得能把人熏個跟頭。”

  2016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並成為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河長制,迅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小池溪前後環境的巨變,就是近3年來福建省施行河長制成效的一個“剪影”。

  福建省漳平市南洋鎮黨委書記、雙洋溪河段長李達才(中)與村幹部清理溪內垃圾(3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疏通每一根“毛細血管”

  “外來的人誰也不相信,我小時候也在這條溪裏遊過泳。”今年已經59歲的陳明炯回憶。小池溪並非一直又臟又臭。本世紀初,小池溪上游陸續建起了幾個養殖場,畜禽糞便直接排入溪中,河水才開始變污。

  實際上,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造成的污染並不亞于畜禽糞便。由于歷史欠賬,汪洋村和其他許多村一樣,曾缺少相應的基礎設施,河流成為天然的垃圾場和排污池。2014年前,九龍江上游的水質長年為Ⅳ類水,在其眾多的支流中,也不乏V類和劣V類水的情況。龍岩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坦言:“這些‘毛細血管’都堵了、臟了,主動脈還能好嗎?”

  九龍江奔騰200多公里,源起龍岩,流經漳州,匯入廈門,是這三地的主要水源。福建省政府于2014年8月正式在全省推行河長制,在省、市、縣、鄉、村分別設置河長、河段長和專管員,協調處理流域保護管理、水環境綜合整治的重大問題。

  僅在九龍江,各級“河長”加起來近3000人,陳明炯也是其中一員。多了這個新身份後,他不得不開始為原來“根本不上心”的小事忙碌起來。首先就是挨家挨戶勸説:“以後垃圾可不能往河裏倒了;雞鴨要圈起來養,可不能到處排泄糞便了;誰要是發現河水臟了,得第一時間告訴河長……”

  “河長制讓各級黨政負責人的心態都發生了明顯變化,更加主動作為。”漳州市浮宮鎮鎮長陳躍洋説。在原有的考核機制下,如果排污沒有造成直接惡劣的影響,大部分基層政府官員的心態都是“關停(污染企業)的事情可以先緩緩,先發展經濟再説。”但如今,都把保護綠水青山放在了首位。

   1 2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頔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清明將至 福州殯儀館舉行開放日活動
    清明將至 福州殯儀館舉行開放日活動
    南京郊外農田“笑臉”綻放
    南京郊外農田“笑臉”綻放
    江蘇常州淹城重現上巳節古風 漢服美女“曲水流觴”
    江蘇常州淹城重現上巳節古風 漢服美女“曲水流觴”
    湖北75歲老太練習瑜伽14年 創老年瑜伽班
    湖北75歲老太練習瑜伽14年 創老年瑜伽班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2072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