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西藏農奴解放58周年:偉大的時代 幸福的人民
2017-03-28 08:16:26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原標題:偉大的時代 幸福的人民——寫在西藏百萬農奴解放五十八周年之際

  “西藏的冬天異常寒冷,而我們只能和牛羊同住。冷極了,只好抱著羊取暖。”回憶起當年的農奴生活,76歲的拉薩市城關區扎細社區居民嘎瑪忍不住流下淚來。

  今年3月28日,是西藏百萬農奴解放58周年。58年前,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西藏進行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徹底推翻了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三大領主”的統治。在民主改革之前的舊西藏,佔到西藏總人口95%的農奴們,不但要承擔極其沉重的賦稅,一年之中還至少有2/3的時間為莊園主提供無償勞役,既無工資,也得不到飯食,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

  今天,站在嶄新歷史起點上的西藏,已經進入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撫今追昔,各族人民深切感受到:只有偉大的中國共産黨,才能帶領百萬農奴翻身解放,才能讓西藏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才能帶領他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從與牛羊同住,到安居幸福新村

  今年62歲的德慶卓瑪是西藏山南克松村的村民,她在4歲之前是附近克松莊園的農奴。“我出生在牛棚,母親在牛棚裏做事,平常睡覺就在牛棚裏隨便找個地方,沒有棉被,隨便找點什麼東西蓋在身上取暖。”

  舊西藏農牧區的住房多為黑色的帳篷、低矮陰暗潮濕的土坯房和石板房,有的甚至住在牛羊圈。1950年的西藏有100萬人口,其中沒有住房的就達90萬人。擁有一個“帶屋頂的住處”,是無數農奴畢生都難以實現的夢。民主改革及自治區成立後,在解放軍和人民政府的幫助下,翻身農奴蓋起了第一批住房。

  從西藏察隅縣城出發,再南行幾個小時,便來到了國內最大的僜人聚居地——下察隅鎮僜人新村。2006年,當地政府在保留傳統居住和建築文化的基礎上,優先在僜人新村實施了安居工程建設,全村63戶民房完成改造。從2010年開始,又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和庭院改造項目,家家戶戶都喝上了幹凈衛生的自來水,用上了太陽能照明燈,看上了電視、聽上了廣播……

  不僅僅是僜人新村。從2006年起,西藏在全區范圍內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牧民安居工程。2013年底,全區46.03萬戶、230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適用、寬敞明亮的新房。目前,西藏農牧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達30.51平方米,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居住面積達42.81平方米。

  從命如草繩,到擁有自己的健康檔案

  家住拉薩市城關區蔡公堂鄉慈覺林村的77歲丹增老人這一天早早起來,準備跟村裏的老人們一起去醫院體檢。她説:“以前生病,總是想通過胡亂吃藥或燒香拜佛來解除疾病;現在都去醫院檢查。每年政府還安排我們免費體檢。”

  舊西藏沒有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醫療衛生機構,僅有少數醫療機構和私人診所以及零星的民間藏醫,他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三大領主。根據當時的法典,“上等上級人的命價為與其屍體等重的黃金,下等下級人的命價僅為一條草繩”。民主改革以來,隨著西藏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大力援助,惠及百萬昔日農奴的現代醫療衛生體係逐步建立和完善。

  如今,西藏基本實現了縣縣有衛生服務中心、鄉鄉有衛生院、村村有衛生室,縣鄉醫療機構全部配備救護車、流動服務車,每個行政村大多有兩名醫生,一些常見病、多發病都能就地得到治療。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藏醫、西醫、中醫相結合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係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機構達1463個,藏醫藥得到充分保護、傳承和發展。

  2012年,西藏自治區政府修訂頒布了農牧區醫療管理辦法,農牧民醫療補助標準達到年每人平均420元,農牧區醫療制度縣、鄉覆蓋率均達到100%。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惠及全體群眾,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8.9%。

  統計數據顯示,西藏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已從過去的35.5歲提高到現在的68.2歲,全區人口從過去的114萬增加到317萬。

  入學率從2%到99%,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

  “在學校吃得好住得好,每天還有牛奶喝,老師對我們像父母一樣。”那曲地區班戈縣中石化小學三年級學生南多開心地説。

  舊西藏的教育權由僧人和農奴主掌握,具有嚴格的等級制,嚴禁鐵匠、屠戶等的子女入學,即使社會底層群眾的孩子有幸上學,也不得與僧侶、貴族子弟同席。舊西藏兒童入學率不足2%,文盲率高達95%。

  民主改革後的西藏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教育體係和門類。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至2017學年,西藏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984所,教學點191個;在區內就讀的學生人數超過63萬人,小學凈入學率99.1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30.26%。

  西藏和內地實現了教育上的互通互聯。全國20個省、直轄市的26所學校開辦了內地西藏初、高中班(校),有60所重點高中招收西藏戶籍學生,48所國家級示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70所高等學校招收西藏班學生,累計招收初中生42040人,高中(中專)生47492人,高校本專科生16100人。

  “孩子考上大學後,幹部就到家登記了銀行卡號,要給補助。”西藏山南市昌珠鎮群眾拉珠説,“從小學到高中,孩子的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都由國家包了,這樣的政策,老一輩人聽都沒聽説過。”這兩年,西藏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在寄宿生交通補助、高中免費教育、城鎮學前免費教育、大學生資助等方面下撥資金到位,將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越來越多的貧苦學子考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從赤貧走向富裕,到最終拔除“窮根”

  去年底,西藏農牧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9316元,大踏步逼近全國平均水準。凈土健康産業、旅遊業、礦泉水産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産業,正日益成為西藏農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農牧民收入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連年邁上新臺階。

  採訪中記者獲知,民主改革後,根據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國家相繼安排了一大批關係重大、影響深遠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使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發展的家底越來越厚實。1965年至2016年,西藏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近9000億元。以後,西藏將繼續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將七成以上財力投向民生,四年實現翻一番,使全區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小康路上絕不讓一戶家庭掉隊。在拉薩市曲水縣拉薩河畔有一個美麗村莊叫三有村,去年7月,712名貧困群眾陸續搬進了這裏的新家。如今,三有村在“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下,各類富民産業蓬勃發展,搬遷群眾足不出戶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去年,西藏有13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08個貧困村(居)、10個貧困縣(區)達到摘帽標準,脫貧攻堅首戰告捷。

  西藏脫貧攻堅過程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正是易地扶貧搬遷。對此,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齊扎拉表示,西藏部分地區自然條件、生産條件惡劣,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只有“挪窮窩”“換窮業”,才能“拔窮根”,這個任務很艱巨。他説,有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支援,有全國人民的幫助,西藏自治區有信心、有能力完成這個艱巨任務!(記者 袁 泉 扎 西 瓊達卓嘎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新聞評論
    南京雞鳴古剎櫻花盛開 引來“賞櫻大軍”
    南京雞鳴古剎櫻花盛開 引來“賞櫻大軍”
    洛帶——客家小鎮
    洛帶——客家小鎮
    呼倫貝爾 銀色大世界
    呼倫貝爾 銀色大世界
    長沙舞者“花海”中跳芭蕾
    長沙舞者“花海”中跳芭蕾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70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