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新聞

新華時政 > 正文

時代選擇:旗幟與道路--十六大以來經驗與啟示述評

2012年11月02日 09:49:53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中國道路”指向“民族復興”

    當歷史跨入新的千年,在中國大西南,面朝北部灣的廣西欽州悄然發生著巨變。2012年底,欽州港吞吐能力將突破1億噸,跨進國際大型港口行列……

    近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把位于北部灣的欽州港規劃為“南方第二大港”。追尋前人的夢想,欽州市委書記張曉欽感慨萬千:“北部灣人‘走出大海、擁抱世界’的夙願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實現了。”

    欽州港的變遷是“中國道路”的縮影。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産黨。在帶領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性任務之後,如何繼續帶領人民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

    這是時代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

    30年前,經過幾十年艱辛探索,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向世界宣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那一刻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有了新的實現路徑。

    志當存高遠,路自腳下始。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三步走”戰略,到黨的十五大提出面向21世紀的“新三步走”,再到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復興之路的歷史方位日益明確,復興之路的實現路徑愈加清晰。

    南非的南部非洲資源觀察研究所所長卡本巴説,中國走出了一條受世人稱讚的“中國道路”,它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人民更加富足。

    “中國共産黨總是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拓展。”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張宏志説。

    從“兩個文明一起抓”,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再擴展到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日臻豐富完善。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30多年砥礪奮進,我們實現了“三步走”戰略中的前兩步,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但我們30年走過的是西方工業文明用300年走過的路程。時空濃縮,經歷黃金發展期的中國,不可避免地面臨集中凸顯的經濟社會矛盾。

    讓腳下的道路越走越寬廣,使前進的航向始終不偏離。中國共産黨用科學發展的實踐繪就“中國道路”的新圖景。

    在“中國道路”上,更加注重品質效益、均衡持續的發展。中科院發布《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2》指出,在從1993年以來近20年的成長中,特別是2005年以後,中國GDP品質指數的增長速率明顯加快,GDP品質明顯提高。

    在“中國道路”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到積極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從各地普遍較大幅度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到連續7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加強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到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中國交出了一張飽含深情的民生答卷。

    在“中國道路”上,更加注重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近年,陜西著力破解科研成果多、科技轉化率低的“陜西現象”,統籌科技資源、培育創新主體,為發展插上騰飛之翼。用科技創新助推發展,不再是發達地區的專利,也成為中西部地區的自覺選擇。

    在“中國道路”上,更加注重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以更大力度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步伐堅實有力。

    在“中國道路”上,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部地區的長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已經與“武漢城市圈”一道,率先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試驗區,探索一條有別于傳統模式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新路。各地在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代表著適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實現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代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這就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偉大旗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靜如説。

    實踐已經證明,歷史還將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中國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科學發展之路是通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分享到:
( 編輯: 黃銳 ) 【字號: 】【列印】【關閉
【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