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歲老人臨終前捐出全部10萬存款
武漢知名的“百歲慈善老人”劉家元無疾而終,享年103歲。昨天,老人在陵園安然落葬。
老人生前多次參加本報慈善活動,也是本報報道的最高齡慈善老人。據簡單統計,老人一生共捐出30多萬元,這些錢,都是他從退休工資裏一點點積攢出來的。
昨日,老人兒子、華夏千秋教育基金理事長劉會興説:“臨終前,老爺子特意交代,把自己所剩不多的財産全都捐出來,用于資助貧困山區教師。”記者看到,老人存折上最後的存款是10.369萬元。
愛做慈善,每次登報都給街坊們看
劉家元老人出生于1915年,年輕時從鄂州來到武漢,當過餛飩店學徒,在碼頭做過苦力,後來一直定居在武昌區江零社區。
1924年,和大多數窮人家一樣,劉家也老早就揭不開鍋了。這時,傳來一個消息,附近有個姓紀的大戶人家救濟窮人,賑災放糧。于是,剛滿10歲的劉家元就和父親一起,父親挑著一副籮筐,他拿著個大粗碗,往20裏外的大戶家趕去。正是這擔谷子救了劉家元一家。
為此,劉老記挂恩情90多年,讓家人多方打聽探尋,2015年終于在大冶找到了紀家的後代,老人帶著兒女們親自登門道謝。
當年受人一飯之恩,多年來劉老一直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2012年,劉老參與本報助學活動,捐出10萬元資助40名貧困大學生;2013年4月,蘆山地震,他又捐出3萬元在災區建起一間“板房教室”;2015年,再次捐出12萬元資助貧困留守兒童……老人只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這些錢,都是他從退休工資裏一點點積攢出來的。
劉老樂觀開朗,是有名的“老頑童”,每次登報都要拿給街坊們看。大東門社區的街坊老朱告訴記者,劉老爺子為人和藹可親,大人小伢都愛和他親近。街坊鄰居的小孩肚子餓了,只要跟他一説,老爺子就下廚做些吃的。“那時我還小,也經常去他家裏蹭飯,老爺子下得一手好麵條。”老朱回憶道,幾十年了,直到如今他們父子只要聽説街坊鄰居有困難,一定會伸出援手,全力幫忙。
1972年,劉老成為當時第一批退休的碼頭工人。兒子劉會興調侃道:“老爺子拿退休工資時間比上班的時間還長,總是開心地説現在享福、賺了,賺了就要跟大家分享。”
沒讀過書,讓兒子設教育基金資助老師
2008年5·12地震後,老人的兒子劉會興到報社送來30萬元,這筆錢在災區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學。
老人跟兒子説,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裏報道的東汽中學譚千秋老師在地震發生時舍身護學子的義舉,一直讓他不能平靜。老人沒有讀過書,一生最羨慕的就是教書先生。
第二年5月,老人和兒子再捐30萬元,聯合本報、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成立了華夏千秋教育基金。老人的意圖就是要幫助改善災區及邊遠山區教師的生活條件。老人曾説:“有這些老師的存在,就會有更多的孩子成長,更多的孩子受益。”
傳承老人的慈善理念,劉會興已累計向社會捐款300余萬元。每年暑期,華夏千秋教育基金都聯合本報在全國范圍內評選“最美鄉村教師”,把來自全國各地扎根基層的優秀鄉村教師邀請到北戴河休假,並為每位教師頒發獎金5000元。截至目前,該項活動已舉辦8屆,有130余名教師受到表彰。同時,華夏千秋教育基金還捐建了希望小學,資助多所鄉村小學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幫助一大批留守兒童和貧困中小學生。
劉會興説,老人臨終捐出這筆10萬余元善款,將在今年8月全部用于資助評選出的山區教師。(記者 喻敏 通訊員 王迪)
-
讓愛回家 生態中國公益基金捐助渭南百名留守兒童
白水縣位于陜西省東北部,是渭南市轄區內唯一的山區縣。隨著留守兒童數量的增多,關愛留守兒童,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為一項社會關注的話題。2017-06-26 08:36:47
-
中國退休教授第四次赴緬捐助貧困優秀學生助學金
中國緬甸語言專家、北京外國語大學退休教授粟秀玉20日在緬甸仰光通過“粟秀玉教授基金”向105名家境貧困的緬甸優秀學生捐贈大學助學金。2017-01-21 12:47:28

-
出門遊玩,如何不被黑導遊坑?
2017-07-21 11:04:42
-
什麼原因?12歲男孩獨自乘機被趕下飛機
2017-07-21 11:04:42
-
二孩時代,寶寶到底誰來帶?
2017-07-21 11:04:42
-
扎心!成都相親"鄙視鏈":女博士沒市場 嫌棄醫生護士
2017-07-21 11:04:42
-
“租購同權”,能解決上學問題嗎?
2017-07-21 1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