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點多,在哈密市伊州區南湖鄉托布塔村二隊的瓜地,來自雲南昭通的雷禾洪挑著剛採摘的哈密瓜(7月3日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5日電(記者杜剛、胡虎虎)正值夏收,新疆東部戈壁中的綠洲幾近40℃,空曠的哈密瓜田毫無遮攔地遭受著太陽烘烤,早熟炸裂的哈密瓜散發出陣陣香味。“瓜客”們如同訓練有素的蜜蜂,把一個個哈密瓜從藤蔓剪下,挑上扁擔、擱在路邊、帶套裝箱裝車,以便趕在當天發往五湖四海。
“瓜客”,就像麥客,受雇于農戶,流動在哈密瓜田間採摘哈密瓜。
眼下,中國哈密瓜原産地——新疆哈密市南湖鄉,馬路兩邊隨處可見扎堆的小帳篷,裏面住著從雲南、四川、甘肅等地來的“瓜客”。北京時間淩晨5時許,“瓜客”們醒來,洗漱、灌滿水壺、發動拖拉機扛上扁擔,準備下地摘瓜。算上時差,這裏也就淩晨3點鐘,天上還挂著幾顆星星,氣溫不到15℃,時不時有幾聲鳥叫。
晏崇相是“瓜客”中的一員。27歲的他,在新疆種植、採摘哈密瓜已有6年,“在雲南老家,全家的土地還不到1畝,日子太窮了。同鄉雷禾洪跟我説,哈密瓜來錢快,我就過來了,現在起碼全家的日常生活開支能得到保證。”
和他一同來新疆做“瓜客”的還有30多名同鄉,他們中大多數是夫妻,一做便是6年。每年過完年,他們從村子坐班車到昭通市,然後坐1天1夜的火車抵達成都,再坐兩天兩夜的火車到達鄯善,開始種植哈密瓜。“為了掙錢,跑多遠都值得”成為“瓜客”們的共識。
快到午時,被戈壁包圍的南湖鄉已是酷熱難耐。沒享受幾個小時涼爽天氣的“瓜客”,不得不在炙熱的陽光下勞作,豆粒般的汗水從臉上滑到土地中。
事實上,哈密的氣溫在新疆並不是最高的。在吐魯番市鄯善縣,因為白天溫度過高,“瓜客”們晝伏夜出,零時就起床,戴著頭燈收瓜到天亮。
雷禾洪介紹,在鄯善縣種植、採摘完哈密瓜後,“瓜客”們才輾轉到哈密市、甘肅省瓜州縣,最後以鄯善縣二季瓜結束,一個人累計掙2萬元到3萬元。
暮色在22時許降臨,“瓜客”們才得以休息。他們估算,每人每天完成約700個哈密瓜從採摘到裝箱的工作。
就像戈壁中有綠洲,“瓜客”艱苦的生活中孕育著希望。晏崇相説,每天多幹一點就是為了掙更多的錢,就能在老家蓋新房子,給孩子更好地教育,“新疆是個好地方,只要肯吃苦就能掙上錢。到冬天,我們兩口子就可以回家見到孩子了。”
在當地種植戶看來,要不是遠道而來的“瓜客”,哈密瓜不可能走出新疆。當地瓜農巴斯提·亞熱説,從他記憶開始,南湖鄉就在種植哈密瓜,起初人們用毛驢車把哈密瓜賣到哈密市,後來人們意識到哈密瓜規模化種植能帶來更多效益,因此雇了工人,“沒有他們,新疆的哈密瓜,種都種不成,更別説一個個採摘完發往全國各地了。”
-
新疆已有6個縣區納入全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
記者從新疆銀監局了解到,目前新疆已有6個縣區納入全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2017-07-03 14:41:30
-
新疆取消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許可實施“黑名單”“灰名單”制度
新疆28日正式取消實施了16年的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行政許可,同時實施“黑名單”和“灰名單”制度,加強棉花品質監管。2017-06-29 14:10:18

-
你選哪裏?一線嚴控人口二線瘋搶人才
2017-07-05 11:00:55
-
多城市將展開5G試點 運營商啟車聯網物聯網應用測試
2017-07-05 11:00:55
-
這個政策剛開始實施,能省一大筆流量!
2017-07-05 11:00:55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手遊行業該行動了
2017-07-05 11:00:55
-
創意無限:韓國男子在咖啡上臨摹經典名畫
2017-07-05 1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