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6月2日電(記者 王賢)“隧道內光線暗、場地窄、噪音大,大家一定要聽指揮,確保施工安全。”武漢鐵路局信陽工務段信陽橋隧車間主任阮濤和工友們在湖北、河南兩省交界處的千姑寨隧道口排成一隊,準備到隧道內進行路基注漿施工。
長期高密度重載列車的開行給鐵路隧道結構造成了損害,信陽工務段的隧道養路人趁著當前鐵路運輸相對清閒的間隙,要利用京廣線上下行各3小時的施工“天窗”(沒有列車經過的間隙),集中對中國普速鐵路運輸最為繁忙的京廣鐵路千姑寨隧道進行排查整治,對道床內部打孔注漿、鞏固路基,保障鐵路運輸安全。
10時30分,“天窗”點到來,阮濤帶著20多名工友進入隧道,開始鐵路路基注漿施工。狹窄的隧道光線昏暗,對面車道上,列車一輛接一輛通過,機械震動的聲音回蕩在隧道裏,不斷衝擊著人們的耳膜。
“在隧道裏幹久了,回到家看電視,音量最少要比原來提高一倍才能聽得清。現在出隧道一閉上眼,耳朵就開始嗡嗡響。”有著37年工作經驗的老橋隧工徐文藝説。
隧道裏,列車經過時,強大的氣流吹起積塵,灰塵在手電筒的光柱裏肆意飛揚,令人窒息。千姑寨隧道情況復雜,設備病害不好整治,也不易維修。時間緊任務重,大家自帶盒飯連軸轉,才能按施工計劃完成檢修任務。
“你們看,這剛開的盒飯就落了一層灰,像不像黑胡椒蓋飯?”青年工友閆峰在隧道的避車洞裏開起了玩笑。端起盒飯狼吞虎咽地吃完,閆峰又迅速上崗。
鑽機不知疲倦地在道床上鑽探,鑽桿突然卡住動不了了。閆峰靠近鑽機,認真地檢查機器和鑽桿。原來,這根鑽桿被下面的石頭卡死了,不能鑽到預定的深度,會影響注漿效果。閆峰叫上3個同伴把鑽桿拔出來,換個位置鑽開了。
“隧道裏的地質環境比外面復雜多了,稍有疏漏就起不到消滅病害的效果。隧道裏雖然看不清楚,但我們要對旅客負責,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閆峰摘下口罩説。
一天的任務完成了,施工“天窗”也只剩下20分鐘。車間主任阮濤帶領大家檢查了線路,確認達到標準,清理工具和材料後撤離作業現場。
不一會兒,一列滿載旅客的火車開進了隧道。看著列車安全平穩地從隧道裏開出,這群隧道養路人臉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
如何讓"舌尖上的謠言"絕跡朋友圈?
2017-06-02 11:33:39
-
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5年“喜憂參半”
2017-06-02 11:33:39
-
第3代社保卡年內試點發放 全面對接互聯網大數據
2017-06-02 11:33:39
-
人工智慧機器人再向人類宣戰:將參加2017數學高考
2017-06-02 11:33:39
-
鼓勵汽車共用 實行停車優惠
2017-06-02 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