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向遇難者“名單墻”獻花。墻上刻著罹難親人的名字。 朱曉穎 攝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清明家祭:“我們不是復仇主義者,歷史不能忘”
清明節的清晨,下起小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一束束黃菊放在刻寫著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黑色名字的“名單墻”下。90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凝望著墻體上3位親人的名字。
“親人們受害80年了,是我們痛苦懷念的80年”,葛道榮老人提高了語調,“仇恨能淡忘,但歷史不能忘,我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們是愛和平的。願世上愛好和平的人,為避免一切戰爭災禍而努力。”
1937年,年僅10歲的葛道榮躲進難民區,還是被日軍用刺刀戳傷右腿;他的家人沒有逃到安全區,慘死于屠刀之下。
又是一年清明時。這些年來,年事已高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幾世同堂的遇難者遺屬,將紀念館“名單墻”一角,當做他們祭奠親人、寄托哀思的地方。
他們的至親,在80年前南京大屠殺人間浩劫中罹難,不少人至今屍骨難尋。戰火中幸免于難的孩童,帶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痛苦記憶,已然走過大半生,成了八、九十歲的老人。
白衣黑裙的日本紫金草合唱團,與白裙襲襲的中國小學生“老少”組合,齊唱《和平的花紫金草》。 朱曉穎 攝
關于和平,這些老人有著更加強烈的渴望。清明家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紀念、赴日作證……只要身體行,老人們就不會缺席。
幸存者馬庭寶、馬庭祿是兄弟倆。今年80多歲的馬庭寶如今身體尚好,説話高亢。
馬庭寶對記者説到晚年願望:“南京人民受難,日本人民也是受難的,希望中日人民世代友好;日本在任首相應該到紀念館看看;希望有生之年看到日本承認南京大屠殺歷史和真相。”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發生時,馬庭寶還是襁褓中的嬰兒。長大後他才知道,父親、舅舅、二姑夫被日軍殘忍殺害。母親在逃難過程中被迫將他丟棄,但最終不忍割舍,又冒著隨時喪命的危險,將他找了回來。
“名單墻”前,中外友人向遇難者默哀、敬獻花籃。“我來看你了”,幸存者老人口裏念著親人。
“和平的花紫金草”,白衣黑裙的日本紫金草合唱團,與白裙襲襲的中國小學生“老少”組合,用中文唱出這句歌詞。
白衣黑裙的日本紫金草合唱團,與白裙襲襲的中國小學生“老少”組合,齊唱《和平的花紫金草》。 朱曉穎 攝
多年來尋訪約250個日本老兵、300多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日本友人松岡環,在“清明祭”儀式上許諾,將繼續進行研究,把幸存者的聲音傳遞到日本。
“這裏是記憶的承載地,南京大屠殺歷史已成為中國的記憶、世界的記憶。”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説,“文明是脆弱的,更顯和平寶貴。不論是過往、現在還是將來,和平都值得世人精心呵護。”(記者 朱曉穎)
-
“陶瓷鞋慰同胞 清明節寄哀思”陶藝鞋展昨天在南京江東門紀念館開展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為祭奠被侵華日軍血腥屠殺的遇難同胞,4月3日,2017年“清明祭”係列活動——陶藝鞋展開展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雕塑廣場舉行。2017-04-04 10:13:45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慧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慧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慧2016-12-24 12
-
追思清明不負春光,如何過才有意義?
2017-04-04 10:50:30
-
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又漲了!看看你家漲多少?
2017-04-04 10:50:30
-
究竟能不能祝"清明節快樂"?終于有權威説法了!
2017-04-04 10:52:37
-
超實用!大數據告訴你:哪裏旅遊最幸福?
2017-04-04 10:51:28
-
在售凈水機近半數不合格!售價越貴合格率竟越低!
2017-04-04 1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