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留守兒童足球隊的全國亞軍之路
斑駁的水泥地上,一名膚色黝黑的圓臉少年飛起一腳,足球劃出拋物線,正中球門左上角。少年有些興奮,抱住了同伴,圓臉笑得舒展開來。
這位12歲的少年名叫尚國林,在年初的“花樣年華杯”全國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請賽上獲得了“最佳球員”的稱號。
尚國林所在的球隊是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迎新鄉小學足球隊。這支幾乎全部由留守兒童組成的足球隊,每天在水泥地上訓練,卻一路過關斬將得了個全國亞軍。
鄉村足球隊震後“重生”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迎新鄉,地處當地西南邊緣。總人口僅1.4萬人、位置偏遠。迎新小學在校學生328人,留守兒童佔比超過70%。
因為地處山區,操場成為了孩子們為數不多的玩耍場所。“2008年前,學校的操場還是泥巴地,那時候我們就有自己的一支足球隊。”校長高曉慶介紹,2007年,這支球隊曾在縣一級的比賽中嶄露頭角,“那時候曾有過想法,想把足球這一塊發展起來”。
但突如其來的一場地震,打亂了所有計劃。作為重災區之一,“汶川地震”造成綿陽市安縣(2016年更改為“安州區”)47萬人受災,而117所學校房屋垮塌42.1萬平方米,學校全部停課。
災後,重建。直到2013年,恢復元氣的迎新鄉小學開始重拾組建足球隊的想法。“這時候已經是水泥操場了,雖然沒有綠茵地,條件比以前還是好一些。”馬順洗説。
馬順洗是這支足球隊的總教練,也是學校的副校長。他回憶,那年剛組建的足球隊就在安縣的比賽中取得了名次。“回來以後,我就和校長、老師們商量著把足球隊搞起來,讓更多的孩子充實足球隊伍。”
水泥地上的小學足球場
落實起來,阻力不小。迎新鄉小學沒有標準足球訓練場地,只有一塊50米長、28米寬的水泥地。馬順洗介紹,沒有足夠的資金改善“硬體”,學校從“軟件”入手,“照著標準規格找焊工焊了球門,搭了一個足球室,配了100多個訓練足球。”
迎新鄉小學足球隊面臨的更大阻力來自于家長。“也不是沒有道理,水泥地跑起來難免磕著碰著,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擔心得更多。”校長高曉慶説。
高曉慶告訴北青報記者,迎新鄉小學地處山區,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還有一些是重組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普遍會有些內向、自卑,很多事壓在心裏不説,“比起回到家玩手機、上網,踢足球能讓他們變得陽光。我們也教家長,可以拿踢足球和孩子‘談條件’,改掉他們的一些壞習慣。”
贏得了家長的信任,迎新小學足球隊很快有模有樣。水泥地上鋪滿繩梯,訓練孩子們的平衡和協調能力;廢舊的、大小不一的輪胎,拴上繩子,孩子們用腰部力量拉著繩子奔跑,用“拖輪胎”增強體能。一至六年級每個班都設有男隊、女隊,三年級以上的優秀隊員,可以選拔到校隊。
每天下午的一個小時活動時間,輪流教授足球,從理論知識到實踐全部覆蓋,每周五還會定期舉行同年級的班級比賽,不定期會和周邊學校舉辦友誼賽。
這支留守兒童組建的足球隊,很快有了“大動作”。
村裏來的球隊“殺進”重慶
2016年,從安州區“局長杯”冠軍,到綿陽市“綿州決”冠軍,迎新小學足球隊這匹“黑馬”,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代表綿陽市小學足球隊,殺到2017年“花樣年華”杯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請賽決賽場。
決賽由來自6個省市自治區的24支青少年球隊,共288名球員參加。高曉慶説,比賽的地點距離學校380多公里,為了省錢,出發那天,教練馬順洗領著孩子們先坐公共汽車到安州區,再包車趕到重慶。
顛簸5個多小時,馬順洗領著一支30人的男隊和一支18人的女隊到達足球基地。這兩支隊伍裏,最小的孩子只有8歲,最大的也只有12歲。進了場地,看到綠茵地,孩子們羨慕的表情讓馬順洗鼻頭有些發酸。而環顧周圍不少來自俱樂部的青少年球隊,落差更加凸顯。“1月份氣溫挺低的,俱樂部的小球員們個個穿得厚厚暖暖的,我們學生身上的球隊服裝還是夏季的。”
為了盡可能減少支出,足球隊的服裝大多由當地的企業提供,一套100元左右,足球鞋幾十元一雙,“盡量保護好孩子,但價格上低廉一些。”看到孩子們臉上落寞的表情,馬順洗馬上鼓勵他們,“比賽比的是戰術,不是衣服。”孩子們似懂非懂,但被鼓勵後興奮起來。
盼望能有一塊綠茵球場
從1月19日到1月22日,比賽一連4天,歷經淘汰賽、小組賽、準決賽和決賽,這支留守兒童組建的足球隊,男隊取得全國亞軍,女隊收獲第五名。
高曉慶回憶,那天比賽成績一出來就在鄉裏“炸開了鍋”,“有家飯店給我們孩子們做了橫幅,等孩子們等到晚上12點多。”將近淩晨1點,孩子們坐車回到了學校,“都很興奮,輪流捧著獎杯,嘰嘰喳喳講賽場上的事情。我也高興,覺得我們農村孩子,也是能做點事情的。”
這和她三四年前印象中的孩子們已經有很大區別。“因為踢足球改變的細節太多了,這些留守的孩子們變得外向多了,和老師們交流自然而然也多起來。”
但高曉慶仍有一塊心病。盡管家長們給予很多理解,但水泥地上奔跑,擦破、磕傷總會發生,常常這邊一個孩子剛跌倒哭起來,那邊又有孩子摔傷。連教練也成了半個醫生,醫藥箱成為訓練場上的必備品,“繃帶、消毒水、紅藥水、紫藥水、雲南白藥,都是用得最快的。”
“能有一塊綠茵地就好了,家長和我們也都會放心些。”高曉慶嘆氣道。
對話
“現在我想先考上一個好的中學”
尚國林是梅西和C羅的球迷,放學做完作業總會在網上搜一些他們的資料。在水泥地上訓練,他已經踢壞了10多雙球鞋。在他這個年紀最大的夢想自然是想進國家隊,但他自己也明白,未來還是先要考上一個好中學。
北青報:加入小學足球隊多久了?
尚國林:我今年12歲了,讀六年級,三年級以後加入校隊,現在踢的是球隊的前鋒。
北青報:家裏人同意你踢球嗎?
尚國林:爸爸媽媽都在浙江打工,是爺爺奶奶帶我,他們都支援我的。
北青報:在水泥地上訓練辛不辛苦?
尚國林:有時候會覺得累,我們學校操場是水泥的,在上面跑,胳膊和腿經常摔的。但我六年級了嘛,跌倒了歇一會兒就好了,好多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一摔就會哭。還有“拖輪胎”,我一般能拖三四個,多的時候能拖五六個,會有點累的。
北青報:為什麼要踢足球?
尚國林:嗯,喜歡,一直都喜歡。而且我感覺踢了足球以後,我變成明星了。以前我挺不好意思跟別人講話的,也沒有什麼朋友。後來我進了校隊,連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説我是小明星,我就很開心,一些壞習慣我也就改了,怕別人看到笑話我。
北青報:當了最佳球員感覺如何?
尚國林:嗯,是個“小金人”。那天淩晨一點多回來我都睡不著,特別興奮。第二天一早上,我就給我爸爸媽媽打電話,跟他們説了我得小金人了,他們都好高興。
北青報:踢足球會影響你的學習嗎?
尚國林:不會啊,我以前就考六七十分,現在我覺得自己不一樣了,踢完足球就想著寫作業。星期六來訓練前就想著先把作業寫完。現在考試我都能考八九十分了。
北青報:長大以後還會踢球嗎?
尚國林:以後我想進國家隊,但現在我想先考上一個好的中學。
-
貴州畢節民政局長:全市186432名留守兒童監護已全覆蓋
貴州省畢節市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採取扎實有效措施織牢關愛保護網,全市186432名農村留守兒童已實現監護全覆蓋。2017-03-22 10:07:32
-
“留守媳婦”肖飛:“撿”來的女娃照顧“7個爹媽”
肖飛每天事情不少,除了照顧一家老小,幹農活,還要兼顧幾頭牲口、幾只家禽。2017-02-26 17:08:12
-
關愛留守兒童撐起愛的晴空
據統計,目前中國不滿十六周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其中有36萬農村留守兒童無人監護。山西聞喜、河南西峽、湖北竹山等地把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切實落到了實處,讓這些留守的孩子們感受到家庭與社會的溫暖,其經驗值得借鑒。2017-02-16 08:10:28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慧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慧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慧2016-12-24 12
-
爭議不斷,兒童性教育何去何從?
2017-03-26 09:09:10
-
【投票】刺死辱母者行為是否屬于正當防衛?
2017-03-26 09:09:10
-
種植牙齒一顆至少上萬,政府該怎麼管?
2017-03-26 09:09:10
-
【影巢周刊】祖國各地唯美春色 大學生攝影比賽
2017-03-26 09:09:10
-
姚明欲邀大郅當男籃主帥,大郅能行嗎?
2017-03-26 1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