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首頁 國內·國際·言論 | 經濟·財富·科技 | 社會·文化·生活·其他 | 專欄 | 過刊檢索 | 關于我們 | 環球廣告
日本人眼中的唐文化與本土文明
  新華網 ( 2021-08-02 06:31:26 ) 來源: 《環球》雜志
 

 

京都國立博物館鑒真展的海報

    “日本今日之發展,即仰仗中國偉大先哲長期以來的言傳身教。”

《環球》雜志記者/王子江 楊汀 姜俏梅(發自東京)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不久前推出了“佛教戒律與鑒真和尚”展覽,展出大量與鑒真東渡日本、在日本弘揚佛教文化和創立唐招提寺相關的珍貴文物,其中包括鑒真當年帶到日本的佛經和法具。

  “他將中國最先進的文化與技術一起帶到了日本……也正是鑒真將正統的戒律傳到日本,直到今天都讓日本人思考何為佛教與佛教徒應有之形態。”京都國博對鑒真東渡如此高度評價。

鑒真與聖德太子的“對望”

  京都國博的本次展覽中,很少與公眾見面的唐招提寺珍藏鑒真塑像也一同展出。這尊塑像由鑒真弟子在其去世後打造,塑像的照片即是本次展覽的海報,張貼在京都市內各廣告欄裏。

  利用展覽的機會,博物館還推出了日本學者關于鑒真的十余種著作,既有關于佛教的研究專著,也有供兒童閱讀的繪本。可見1300多年後,鑒真在日本依然有很大影響力。

  無獨有偶,臨近京都的奈良國立博物館也同時進行著一個名為“聖德太子與法隆寺”的展覽,以紀念聖德太子去世1400周年。展覽展出的174件文物中,最珍貴的兩件都是日本皇宮藏品,排在第一位的是《聖德太子及二王子像》,它被稱為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肖像畫,畫法模倣了唐朝大畫家閻立本的《帝王圖卷》;其次是聖德太子手書的《法華義疏》,是一部漢字佛經注釋,被稱為日本現存最早的書法作品。展品同樣不乏來自大唐的珍品。

  聖德太子稱得上是日本歷史上劃時代的人物,他于西元593年統攝朝政,大力引進中國佛法,建法隆寺、四天王寺等寺院,著佛教經典義疏,被尊為日本佛教的始祖。

  在他攝政期間,佛教在日本開始從“巫術”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影響全民的宗教。他還派遣隋使和遣唐使以及大批留學生、僧侶赴隋唐學習,使更多日本人有機會學習漢文。他主持制定的《冠位十二階》及《十七條憲法》都完全用漢文寫成,不少條文直接援引《論語》《禮記》《易經》《老子》《莊子》等中國典籍,語言樸實,文章優美,代表了當時日本漢文的最高水準。聖德太子去世131年後,鑒真抵達日本,讓佛教在日本發揚光大。

“大唐是‘日本文化恩師’”

  日本史學家家永三郎稱大唐為“日本文化恩師”,這從京都和奈良這兩個日本頂級博物館本次的展覽中便可見一斑。這兩個古都中,與唐代有關的文物、寺廟等遺跡還有很多。鑒真當年在奈良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金殿依然完好無損。奈良市還在1400年前的平城宮舊址上復原了“朱雀門”——平城宮是日本于710年遷都奈良後建設于平城京大內中的宮室。平城宮遺跡公園的説明清楚地表明,平城宮模倣唐長安皇城修建,朱雀門是隋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

  奈良國立博物館研究部長吉澤悟經常到中國陜西、河南的博物館參觀交流,對中國傳統文化讚嘆有加:“那些東西太好了,會再次感到我們的很多文化起源于唐文化。”

  對于本次展覽,吉澤悟對《環球》雜志記者説:“日本文化中有很多是從中國和朝鮮半島傳來的,我們呈現這些,就是在呈現東亞的聯繫,也可以説是當時的國際性。”

  吉澤悟特別提到,展品中的大鏡子是利用從中國傳來的技術在日本制造的;還有些文物來自中國和朝鮮半島,因為戰事多等原因雖在當地已經失傳,卻機緣巧合在日本寺廟裏保留了下來。

  不過,現代日本人對中國更古老的歷史和文化似乎興趣索然。日本民俗學者、《日經新聞》前資深記者山形健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對于日本這樣歷史很短的國家,人們很難去關心幾千年前發生在外國的事情。三星堆文明據説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到西元前3000年,我們無法想像這麼古老的時代。即使在學校的歷史教學中,我們也根本接觸不到這樣的時代。日本人心目中的‘古代’可能與中國人認為的不一樣,中國人認為的古代是西元前幾百上千年,而日本人的第一部史書直到西元8世紀才出現。”

  山形健介上世紀70年代末就訪問過中國,他認為,當今日本人對中國文化和考古發掘興趣的多寡,多多少少與中日交流及遊客有關。“40年前,日本掀起了絲綢之路熱,電視臺做了很多這方面的節目;幾年前的兵馬俑展也令人興奮。現在到日本的中國遊客多了起來,這與京都、奈良有很多受中國文化影響並保存至今的古跡也有很大關係。”

  吉澤悟表示,“奈良國博經常做介紹中國的展覽,現在正計劃做一個絲綢之路展。我們也關注中國的考古發掘新動態,希望兩國增加交流機會,這是增加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礎,非常重要。”

強調本土文化的獨特

  日本“岩波新書”主編永沼浩一曾説:“日本今日之發展,即仰仗中國偉大先哲長期以來的言傳身教。”日本本土文明成長較晚,但在學習中國文化的過程中,最終形成了有自己特點的文化。

  京都國博的展覽,在回顧鑒真東渡給日本帶來的影響的同時,更是為了展示凝然法師去世700年來佛教在日本的發展,只不過鑒真的名氣更大,是歷史轉折處繞不開的人物,于是打上了鑒真的旗號。這次展覽的副標題即是“凝然國師去世700年紀念特別展”,因此,京都和奈良的兩個展覽根本上都是為紀念兩位日本人。凝然法師1321年去世,是日本佛教華嚴宗高僧,為奈良東大寺戒壇院長老,後來宇多天皇拜他為師,賜“凝然國師”稱號。

  其實,這次展出的部分文物,都難以識別年代和真偽。有人就認為《三經義疏》非聖德太子所書,而有些所謂的日本文物,本身就來自中國。日本有些史學家甚至認為,聖德太子本人的事跡也是後人偽造的。家永三郎在《日本文化史》一書中説,聖德太子的事跡充滿了“神話般的渲染”,不容易分辨出哪些是確切的史料,哪些是太子的業績,哪些是與他共同執政的蘇我馬子的業績。包括《憲法十七條》,也可能是偽作。

  但是,日本歷史本來就較短,似乎少有人計較這些。吉澤悟説,這次奈良國博展覽,並非想要證明聖德太子的存在。“我們展出的這部分內容,是以認為他存在為基礎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展示。他並不存在的説法當然很有衝擊力,也容易被人記住,但我覺得應該允許各種研究存在。”

  在日本各地作為旅遊景點的城堡,也有人認為是明治維新之後所修建——因為日本並沒有修建城墻的傳統和歷史。中國《隋書》《舊唐書》就特別記載:“倭國居無城郭。”作為日本千年首都的京都的確一直沒有城墻。有研究者認為,明治維新後,為了迎合歐洲人的口味,日本人將騎士、盔甲、長槍、劍與城堡,整合成為本土的武士、日本刀與城堡。日式城堡,包括潔白的墻壁、優美而巨大的樓閣式天守閣,遂成了日本傳統古典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吉澤悟認為,中日需要加強文化交流,了解各國文化的來源、經歷,這是互相了解、尊重的基礎,也是反觀自身的途徑,並不是比較哪個文化更優秀。“日本受到中國的影響,但也生成了有別于中國的文化。産生區別的過程是怎樣的?奈良國博正是一個向人們提供這些史料的地方,一個向人們提供理解自己和他人機會的地方。”

  日本歷史學家宮埼市定在《日出之國與日沒之處》一書中寫道:“試想,如果日本因使用漢字而在中國人面前抬不起頭來,那麼所有使用阿拉伯數字的人豈不都在阿拉伯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將世界各地的文明聚集一堂,把它們安置到日本式體制中最需要、最適合的地方,這是日本值得驕傲的地方,絕不是什麼恥辱。”這本書寫成于日本戰敗前的1943年,對于外界了解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來源:2021年7月28日出版的《環球》雜志 第15期

《環球》雜志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志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志”

 請注意: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新華網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新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新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新華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向留言板管理員反映。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查看評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列印本稿
查看評論
推薦給朋友:
  相關新聞:
新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華社和新華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新華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華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新華網聯繫。

訂閱本刊
本刊通用網址:環球雜志
  • 如果您對《環球》雜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見及建議請與我們聯繫。
  • 編輯部電話: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號新華社第二工作區
  • 郵遞區號:100040
  • 對外合作:
    010-63077015
  • 傳真:010-63073516
  • 總 編 輯:馮瑛冰
  • 執行總編輯:卞卓丹
  • 《環球》雜志
    新華通訊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辦
    環球雜志社編輯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73/D
    ·郵發代號:2-511
    ·國外郵發代號:SM341
    ·國內訂閱: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本刊隨時辦理郵購
    ·全年訂閱價:192.00元
    ·國內零售:
    全國各大中城市報刊攤點/地鐵/機場/書店等均有銷售
    ·零售價:8.00元
    ·國外總發行:
    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價: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