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降門檻”、買房有補貼、創業給政策……今年以來,武漢、長沙、成都、西安等十多個城市,先後出臺了力度罕見的人才吸引政策。一場激烈的“搶人大戰”,讓這個畢業季顯得與眾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與過去相比,今年二三線城市的“留人政策”不再僅僅局限于人才金字塔的頂端,而是把目光瞄準每年700多萬大學畢業生。政策著力點也放在了畢業生關心的戶口、住房等實際需求上。
人才是城市的未來和活力之源。從“爭項目”到“爭人才”,説明我國城市發展和區域競爭正步入新階段。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一些長期困擾人才流動的深層次矛盾和隱形門檻,仍有待解決。否則,“留人政策”容易淪為看得見、摸不著的“空中樓閣”。
記者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事例:西南大學英語係畢業生小崔,今年畢業後打算回中部某省會城市工作,一方面是離家近,方便照顧家人,另一方面也是看中本地的人才吸引政策。但在奔波一大圈、一再降低就職要求後,小崔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崗位。最終,她不得不選擇了去沿海城市就業。
記者還認識一位北京大學的博士畢業生李某,他本來有意前往西部某省會城市高校擔任教師,學歷、學識等各方麵條件均比較優秀,唯獨是年齡偏大——李某今年40歲。最終,李某還是被卡在了“35歲”這一年齡門檻上。“一個提出要引才育才100萬的城市,難道容不下一個40歲的博士?”李某無奈地向政策低頭。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求職人員因“專業名稱不符”而被二三線城市單位拒之門外。這説明,吸引人才不只是給政策、拿票子、蓋房子這麼簡單,更為關鍵的是要從細處著手、從制度著手,優化就業創業環境。
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才能真正留住人?有專家表示,“拋橄欖枝”只是表達了政府對人才的需求,或者説代表了大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但能不能把人才市場做大。實際上,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當地發展的潛力和人才成長機制的塑造。
單純比拼地方政府財力,試圖靠短期“砸錢”吸引人才流入來改變城市發展面貌,收效不一定很顯著。前些年出現的從“逃離北上廣”到“逃回北上廣”,説明二三線城市要真正留住人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是否具有良好的産業配套和清晰的産業定位,讓人才各盡其用?是否能夠真正消除各種隱形歧視,完善公共服務,形成公平競爭的用人機制?
一座城市怎樣對待人才和人才怎樣回饋城市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以城留人的核心是以“誠”留人,真正用心營造一座城市不唯地域、不限年齡、不拘一格求人才的氛圍。(余賢紅)
-
城市“搶人大戰”也是“多維競爭”
作為一種會理性思考的資源,人才總是隨著需求和機遇流動,而“情結”終歸是其次的。2017-07-11 08:38:48
-
一周“熱點網評”:七七事變 王者榮耀 讓座衝突 搶人大戰
沒有全民族同仇敵愾、奮起反抗,就不會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我們需要和平,就像萬物需要陽光雨露。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2017-07-09 08:00:28
-
[及時點]城市如何才能在“搶人大戰”中勝出
“新一線”城市隨著整體經濟實力、就業機會、生活環境等方面的明顯提升,“吸金”“聚才”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2017-07-06 12:33:35

-
藥品準入首次"國家談判",如何影響你我?
2017-08-08 11:14:12
-
“支付寶”們被“收編”,會影響我們網購嗎?
2017-08-08 10:22:15
-
內蒙古的這些重要口岸,你都知道嗎?
2017-08-08 08:25:05
-
為何理髮越來越貴,手機卻越來越便宜?
2017-08-08 08:37:21
-
我們對抗“灰犀牛”最大的底氣是什麼?
2017-08-08 08: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