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教育回歸本質,就該讓家委會回歸其本職,讓戲精家長安心收了神通。
“本人××大學學士學位,××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本人就職于××集團,任副總經理……”“本人在知名外企做HRD,工作時間相對自由,也有一定資源……”誰能想像得到,這些是小學班級家委會競選過程中涌現出來的簡歷。將這些“精英”爸媽聚合起來,分分鐘可以打造一支産學研一體的創業團隊。
通過網友近日爆料、媒體曝出的這些簡歷,人們才了解到,上海、杭州等地一些小學的家委會競選,已經激烈到如此地步。
由于出身農村,我對班級家委會這種組織十分陌生。在我們農村,尤其在我們念書的年代,家長與老師沒有微信聯繫,甚至沒有電話聯繫。家長和老師的交流主要靠孩子口頭轉達,假傳聖旨的事時有發生。當然,偶爾在村頭碰面時家長也會叮囑老師:“我家××要不聽話,往死裏打就行”。大概就是這樣了。
經過學習我才知道,現在城市裏同班同學的家長之間已經結成了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班級週邊組織,即家委會。新聞告訴我們,家委會全面覆蓋教學前線和後勤,職責重大。比如駐馬店某中學一位女老師生二胎,家委會“自發組織”家長代班。又如深圳某學校組織一頓4萬元的謝師宴,學校回應也是家委會自發組織。
除了這些引發爭議的案例,現在的家長還為班級做許多日常瑣碎事務,如列印材料、組織活動、批改作業、打掃衛生等。總之,有些家委會成員就是出錢、出力、出時間的服務員。報酬自然是沒有的,至少明面上的報酬沒有。
那麼這些家長爭相曬出耀眼的簡歷,就是為了爭著做雷鋒?似乎也不全是。有些家長比較坦誠,他們説“幫老師做事,其實也是為了孩子”,“我就是希望能通過為班級做事,給孩子加印象分”。有的小學班級,大多數班幹部的家長都是家委會的成員,“家委會本身事情比較多,給孩子一個班幹部,算是一種補償吧!”
原來秘密在這裏,家長為班級服務,有利于孩子獲得“為班級服務”的機會。
如此説來,有些家長為了競選而做“戲精”,也有不得已的成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得自己多搶點戲嘛。但沒人覺得這種競爭變味了嗎?
家委會的設計初衷,本該是代表全體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是“支援和監督學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是家校溝通的紐帶。一些家委會成員為班級做貢獻沒有錯,但把做貢獻當成分肥的機會,是把班級當可瓜分的地盤了嗎?又把老師當成什麼人了?如果靠諂媚就能讓孩子受到額外關照,它又能教給孩子們怎樣的“三觀”?
當然,家委會職責的無限擴大,不能説全是家長的問題,有些學校校方和老師也在推波助瀾——他們有意無意把家委會當成資源互換平臺。而要讓教育回歸本質,就該讓家委會回歸其本職,讓戲精家長安心收了神通。(西坡)
-
家長就不應該陪孩子完成作業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輔導孩子完成作業,是既付出辛勞,使家長疲憊不堪,又違背學生成長規律,反而不利于學生成長的。2017-11-03 08:34:55
-
別再逼家長為“校訊通”花冤枉錢
現在有免費的、更方便的家校快捷溝通工具,就別讓家長花冤枉錢了。2017-10-15 09:01:02
-
家長參與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學到什麼
孩子的一篇論文形成的任何榮譽,都不是他勝過另一個孩子的理由,但孩子從中得到了應用大數據的能力,則可看做一種優勢。2017-10-13 08:43:43

-
“啃老”者最高可入刑,你讚成嗎?
2017-11-03 11:30:34
-
國考考研在即,有償"學習監督"你會買嗎?
2017-11-03 11:34:53
-
租購並舉制度確立 樓市調控長效機制加速落地
2017-11-03 11:34:53
-
銀行卡“沉睡”,應該怎麼辦?
2017-11-03 11:34:53
-
人生在世不如意 請君學學左宗棠
2017-11-03 08: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