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青島11月3日電(記者蘇萬明)在青島市市北區鞍山二路農貿市場裏,每一個攤位上都有一個小小的觸摸屏,屏幕顯示著商戶名稱、“微執照”、所在位置、法人姓名、注冊資本、成立日期、商戶信用等。顧客購物後,智能網絡秤則當場打印售貨憑證,同時交易記錄、交易現場全程視頻等證據被自動保存到後臺……
這就是青島市市北區政府今年10月初正式啟用的6家“智慧農貿”之一。
據市北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符振華介紹,今年7月,市北區政府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手段,開發了“智慧農貿”係統。“智慧農貿”包括消費者端(智能網絡秤,可以實時顯示交易信息、打印交易憑證,實現電子支付)、商戶端(觸摸屏)、市場管理端(通過位于網絡秤上方的視頻監控器,實時監控和保存交易過程)和政府監管端(安保感應器),實現了票據打印、電子支付、信息查詢、視頻監控、信用評價、消防安保、信用監管、消費溯源等功能。
記者了解到,其中,信用評價係統、智能網絡秤、視頻監控係統、電子支付係統等,最受消費者喜愛。
“智慧農貿”平臺與市北區經營者信用平臺互通,商戶信息可任意查詢,保證交易過程中的信息對稱。點擊商戶攤位上的那塊小觸摸屏,每一個商戶的違規、受懲罰等“黑歷史”能查詢出來,而且還有顧客對每次交易的打星評價。消費者的“好評”或“差評”將“終生”跟隨商戶,對經營行為具有很好的信用約束,倒逼商家誠信守法。
相對于商場超市而言,消費者在農貿市場遭遇調包、缺斤短兩、質量問題、錢款收錯等糾紛時,維權十分困難,因為現場無記錄,事後難舉證。現在,市場內的商戶都更換上了智能網絡秤,這種帶著電子屏的智能秤,讓交易信息可以實時顯示並保存,大大減少了“鬼秤”。
“現在,我們買任何一種菜,都會在電子屏上顯示是什麼菜、買了多少斤、價格多少,公開透明,讓人放心。智能秤上那個攝像頭,還能記錄、保存證據。如果我們有糾紛,係統能幫我們調取銷售憑證、交易記錄和全程視頻,幫我們舉證。”市北區臺東街道居民楊晶説。
記者了解到,“智慧農貿”目前正利用電子商務,推動農貿市場由傳統交易方式轉型升級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模式,創新打造了“市北購”電商平臺,可實現實體店與網店融合並行。
市北區新華裏社區居民于偉説:“‘智慧農貿’讓市場變得更溫馨、更祥和、更潔凈,感覺連空氣都變清爽了。我現在每天都和家人來逛市場,這倒成了另一種休閒樂趣。”

-
人生在世不如意 請君學學左宗棠
2017-11-03 08:46:04
-
為了"脫胎換骨",華為、美的都幹了什麼?
2017-11-03 08:46:04
-
北京租房又出利好消息,還要不要買房?
2017-11-02 09:01:37
-
【攝影有獎徵集】快來分享你眼裏的最美秋色
2017-10-30 14:45:48
-
“雙11”進入預售模式,消費者需注意這些
2017-11-02 09: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