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6月28日電(記者張漫子)首次以“老舍”命名的國際戲劇節,27日在京迎來了諸多戲劇大咖的聚首。老舍研究會會長關紀新、編劇過士行、中國戲曲學院教授謝伯梁、導演方旭等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弘揚戲劇文學精神的重要意義。這些戲劇大咖表示,弘揚戲劇文學精神,既是當代戲劇人對人民藝術家老舍敬仰情愫的表達,更是對文學精神的回歸、對戲劇源頭的追溯。
能夠在文學和戲劇兩個領域均獲得高度的藝術成就,且兼具民族精神和時代特色的中國作家,非老舍先生莫屬。同時,他也是作品被搬上戲劇舞臺最多的中國作家之一。主辦方介紹,老舍國際戲劇節的主旨是呼喚戲劇文學精神,把“文學精神、民眾情感、本土文化、國際視野”作為主題詞,力求打造成北京專屬的文化名片。
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豐富資源且融匯各類藝術形式的北京,“老舍”作為戲劇節的一張名片,不僅是因為老舍先生對中國現代話劇的巨大貢獻,更是老舍先生作品所展現出淳樸本色的戲劇文學精神。
作為首屆老舍國際戲劇節出品人,張海軍表示,通過閱讀經典文學文本,感受歷經錘鍊的精品舞臺文學作品,從而更加倡導回歸文學溯源的追問和思考,這是老舍戲劇節區別其他戲劇節的根本。
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乾武認為,當下不少戲劇活動欠缺自信、自主、自我的表達與傳播,老舍國際戲劇節的誕生正契合了當下文化空間、市場空間及觀眾內在的需求。“一個作品的偉大性是闡釋出來的,當下戲劇有責任、有義務去闡釋並推進戲劇文化的發展。”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係主任謝柏梁表示,中國戲劇人應當積極開拓視野,吸納國內外精品,弘揚文學精神的價值,貼近普羅大眾的情感,以國際化視野詮釋本土文化的魅力。
老舍先生長女舒濟也來到現場。她表示,希望未來的老舍國際戲劇節注重公益性,著眼于青年人。青年的一代,是將文化傳承下去的一代,更是進一步推進文化發展的一代。
本屆老舍國際戲劇節共選取了13部劇目,其中國內劇目6部,國外7部,既有戲劇經典作品《茶館》、《浮士德》、《吝嗇鬼》、《茶花女》等中外名劇,也有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金鎖記》、《二馬》等優秀劇作。
據悉,老舍國際戲劇節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與天橋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由中國老舍研究會、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院協辦。

-
不忘初心,你還記得自己的入黨故事嗎?
2017-06-28 08:05:26
-
今日調查丨暴露年齡的時候到了:入黨誓詞你宣讀的是哪版?
2017-06-28 08:07:35
-
黨員幹部注意,有些“錯”可以免責,有些“錯”絕對不能犯!
2017-06-28 10:47:29
-
手機APP亂象怎麼治?捆綁下載、過度獲權防不勝防
2017-06-28 10:47:29
-
海洋六號科考船再次向太平洋進發 海底有哪些好寶貝?
2017-06-28 10: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