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4月10日電 題:農民老王“轉型”記
新華社記者楊喆
正值春耕季,黑龍江省肇東市王老寶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間辦公室裏熱鬧非凡。在種植合同上簽了字,王忠福舒了一口氣:“銷路這回沒問題了,還有保底價,算是吃了‘定心丸’。”
玉米市場化改革後,東北許多玉米主産區種植業結構調整正在推進。許多農民在這個春耕季裏或主動或被動地改種其他作物,提前對接市場、尋找銷路。王忠福就是其中一個。
老王是肇東市向陽鄉向陽村農民,已經種了30多年玉米。過去種玉米時,他習慣了“粗放式經營”:播下籽,上上肥,灑灑藥,到秋收時,玉米有“托市收購”政策,收完往糧庫一送,就可以回家“躺著數錢”了。
從未操心過種植和銷售的老王,今年卻“坐不住了”:“種玉米效益不好,去年50畝玉米沒收入多少錢,所以今年得轉型了。”
但30年的“老玉米”轉型並不容易,老王為此開始研究市場和技術。看電視專題節目,上網看資料,加上當地政府的宣傳引導,“農業供給側改革”“種植業結構調整”這些名詞老王也逐漸弄懂了。
老王意識到,想要轉型,首先要根據市場需求尋找合適的替代作物。為此他沒少跑路。“跑了很多地方,考察過西瓜、香瓜等,但都不合適。”老王對此有自己的擔憂,種出來,到時候沒人收,豈不就抓瞎了?種玉米在技術方面相對熟悉,突然改種其他作物,技術關怎麼過?對于老王來説這也是一道難題。
正在猶豫不決時,當地政府宣傳“北菜南運”的消息傳到老王耳朵裏。外省一家大型蔬菜加工企業提供給當地農民大量的辣椒訂單,正在委托肇東市王老寶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當地尋找合作農戶。
得知這一消息,老王立刻找到這個合作社,表明了簽單意向。老王説,自己的地塊是“高崗地”,正適合種辣椒,自己也實地考察過,對辣椒種植也有一些“心得”。正好,合作社也需簽近萬畝的辣椒合同,雙方因此一拍即合。就這樣,老王種了30多年的玉米地今年將改種辣椒。
簽合同這一天,老王很興奮,起了個大早趕到合作社。這一天,和王忠福一樣來簽合同的農民有十幾人。
“每斤1元的保底價,按一畝産5000斤算,去除成本,每畝至少能賺2000元,是普通玉米的10倍。”在簽單現場,老王興奮地説。
簽完訂單,老王的事還有不少。上滴灌設備、鋪地膜、購進籽種化肥……每天在合作社組織的辣椒種植技術指導微信群裏,各種咨詢、解答消息響個不停,企業派出的技術指導業務員也要經常聯係。
老王説:“這個春耕季,有的忙活了。”
-
一擁而上難免一哄而散 轉型如何走需量力而為
伴隨國際奶價低迷、國內“奶剩”影響,過去幾年的乳業低潮讓整個奶牛養殖行業遭遇了全局性困境。在資本市場,由于有融資的便利,一些上市公司在炒作上膽子特別大,對新項目、新技術的選擇不謹慎、不科學、不負責,造成企業陷于被動境地,這些教訓應該汲取。2017-03-31 07:41:42
-
湖北武穴:油菜花海迷人眼 轉型發展正當時
“相聚金色花海,擁抱綠色武穴”。今年,武穴市第五屆油菜花海壟上行活動19日開幕,雖然當天下著小雨,但還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光購物。新華網歐陽小潔 攝 在武穴市第五屆油菜花海壟上行活動上,當地農特産品展銷兩旺。2017-03-21 22:22:16

-
你拖後腿了嗎?中國七成80後90後有房
2017-04-10 08:50:41
-
“農民的兒子”為何成庭審口頭禪?
2017-04-10 09:25:30
-
“衡水中學”落戶浙江是不是個好事?
2017-04-10 09:21:30
-
厲害了!中國海軍做了件特別提氣的事
2017-04-10 09:08:16
-
大學生為何容易成為高利貸的獵物?
2017-04-10 09: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