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has-portrait

正多元連接的山西博物院,讓“高冷”的文物“可觸摸”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作為文物大省山西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運用什麼樣的新方法讓“收藏在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連接起文物與文化、新公眾與新需求?新華網就此專訪了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

精彩觀點
1

怎麼看待“連接”對于山西博物院乃至山西文化傳承的意義?

怎麼看待“連接”對于山西博物院乃至山西文化傳承的意義?
2
張元成

“連接”有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文物連接歷史文化,二是文物走進生活、連接大眾,三是博物院的發展與國際接軌。

“連接”有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文物連接歷史文化,二是文物走進生活、連接大眾,三是博物院的發展與國際接軌。
“連接”有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文物連接歷史文化,二是文物走進生活、連接大眾,三是博物院的發展與國際接軌。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11612

對山西博物院來説,展廳裏展示的不僅僅是靜態的文物,更重要的是要講出文物背後的故事,要讓公眾明白文物所承載的這一段歷史。因此,博物院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文化的載體,是連接歷史、今天和未來的重要載體。

不少人認為文物是高冷的,那是因為不了解它的“前世今生”。一方面,山西博物院所做的智慧博物館、知識圖譜等就是讓文物走近大眾,走進生活,讓大眾能夠接受文化的資訊。另一方面,我們通過舉辦一些展覽、臨展,或者基礎陳列,並進行文創産品的研發。其實,文創産品研發就是提取文物裏的文化符號做産品,讓百姓“把博物館帶回家”。

從博物院來説,連接的一個更大的方面是發展方式與國際接軌。目前的博物院與20世紀以前的博物館是兩回事。這種接軌實際上也是一個大的“連接”。

1

山西博物院在“互聯網+”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山西博物院在“互聯網+”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2
張元成

目前,山西博物院正在進行網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知識圖譜等多項“互聯網+”工作。

目前,山西博物院正在進行網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知識圖譜等多項“互聯網+”工作。
目前,山西博物院正在進行網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知識圖譜等多項“互聯網+”工作。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11614

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博物院辦展的方式方法,也改變了我們的理念。 山西博物院的藏品有40多萬件,展廳裏展示的有4000多種。我們通過“互聯網+博物院”的方式建設網上博物館、數字博物館,將展廳裏沒有的文物在這裏展示。目前已經可以在網上看到初步的圖片展。下一步,我們還要做三維立體方式的展覽。

此外,我們也做“智慧博物館”建設,把文物背後的、發掘過程中的故事講出來,叫作“智慧連接”。

山西博物院是國家的智慧博物館試點單位。我們正在做的一項工作是“知識圖譜”,就是通過深入挖掘館藏文物背後的資訊資源,並建立“無限連結”,然後通過現代電子技術表現出來。

把文物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通過這個故事來“無限連結”,不只是文物的“前世今生”,還有對文物的研究。比如,某個專家對這件文物有什麼樣的研究文章,也要連結在這裏,通過點擊文物,就能了解到該文物的所有資訊。

同時,我們也在積極通過“互聯網+中華文明”來推動博物院的展品對外展示。比如説,2017年我們做的一個名為“等觀”的展覽,由徐天進書作、梓慶山房木作和晉魂藝品三部分組成。晉魂藝品就是根據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中有代表性的器物做的一些復制品,比如説鳥尊。

這些展覽是在網絡問卷調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人群舉辦的。“等觀”展覽就是針對有一定文化藝術素養的參觀者,通過字畫、家具、晉魂藝品,給人們提供一個相對高雅的展覽,目的就是“以博物啟承藝術,以藝術提升生活”。

此外,我們還配合臨展策劃推出360度數字化線上展廳,開展了“約讀”“來博物館約會吧”等線上欄目為觀眾提供深度的展覽解讀。

1

在吸引、“連接”新公眾方面,山西博物院有哪些舉措?

在吸引、“連接”新公眾方面,山西博物院有哪些舉措?
2
張元成

為了滿足盲人、山區學生、年輕人等新公眾群體,山西博物院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不同的活動。

為了滿足盲人、山區學生、年輕人等新公眾群體,山西博物院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不同的活動。
為了滿足盲人、山區學生、年輕人等新公眾群體,山西博物院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不同的活動。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11616

針對盲人,山西博物院正在做一個“可觸摸的山西”文物展覽。因為盲人來參觀博物院,即便是有盲文,也看不見文物的樣子。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這個展覽,將于5月20日全國助殘日前後在太原市盲童學校推出。展品是復制品,其中就有鳥尊,將會讓大家體驗一下“鳥尊為什麼是山西博物院鎮館之寶”,讓盲人可以通過觸摸、語音的方式感知山西的文物、文化。

還有一類型新公眾是“到不了博物館”的人群。對山西博物院來説,要把山西的文化介紹給他們,就要運用“互聯網+博物館+臨展”的方式。今年辦的“爭鋒——晉楚文明特展”在網上的點擊量179萬人次,這裏有很多是新公眾。

我們還將把展覽帶下去給山區的學生。同時,我們也會通過博物院教育活動推進“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工作。

在博物院的參觀者中,19到35歲年輕參觀者佔到40%左右,比例比較大。針對這部分人群,我們開辦公益講座,比如晉魂係列講座,請老專家講文物背後的故事。這些內容不只是中年人愛聽,年輕人也愛聽。

現在,手機讓人們接受的資訊量很大,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些資訊可能會誤導年輕人。而博物院的文物所承載的歷史資訊則可以提高年輕人的文化素養,也提高我們的文化自信。

1

山西正在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山西博物院在助力文化旅遊業發展方面有何動作?

山西正在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山西博物院在助力文化旅遊業發展方面有何動作?
2
張元成

2018年,山西博物院將圍繞長城板塊做“長城內外”展覽,展示與長城有關的民族交融方面的內容。

2018年,山西博物院將圍繞長城板塊做“長城內外”展覽,展示與長城有關的民族交融方面的內容。
2018年,山西博物院將圍繞長城板塊做“長城內外”展覽,展示與長城有關的民族交融方面的內容。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11617

山西轉型發展,文化旅遊是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長城、黃河、太行三大旅遊板塊。 三大旅遊板塊的代表是什麼?不能只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比如説長城,它的代表是什麼?

今年後半年,我們將圍繞長城這個板塊做一個“長城內外”展覽,要展示與長城有關的民族交融的內容,讓大家通過長城這條線,了解文化的交流、交融、碰撞,從而帶動大家到山西考察、學習、旅遊,同時也提升山西的文化品質、文化形象。

從小的方面講,這些展示可以提高山西人的文化自信,從大的方面來看,可以提高中國人對中國文化歷史的文化自信,也為我們小康社會的建設增光添彩,出一份力。

除了不可移動文物,山西的館藏文物有300萬件。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山西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厚。

山西的文物遺存很豐富,不僅僅是歷史文物,還有革命文物、紅色文物遺存。歷史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自然文物是老天爺留下的,紅色文物是我們的革命先輩留下的,要把這三者結合起來推進山西的文化旅遊發展。

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資源,資源怎麼利用、怎麼融合,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投入。投入也不只是資金的投入,也要智力投入,來共同來打造山西文化旅遊品牌,共同推進山西轉型發展。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