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級打造經濟升級版 交出靚麗成績單
石嘴山市作為寧夏的老工業基地,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奮力攻堅,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剛剛過去的2017年,該市在打造經濟升級版方面交出了一張靚麗的成績單:
》》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
出臺開發區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企業畝産效益綜合評價辦法等32項政策措施,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全年共兼並重組企業12家,處置“僵屍企業”41家,清理閒置土地7975畝,淘汰落後産能6.3萬噸,退出煤炭産能525萬噸;完成個轉企58家、小升規19家,在“新三板”挂牌2家、區域性股交中心挂牌26家。
》》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做好“無中生有”文章,新經濟新業態新産業發展勢頭良好。網絡經濟産業園、科技金融廣場、西北健康谷、市科技園等新經濟發展平臺建成運營;黃河國際數字電影小鎮、“煤城記憶•漢唐九街”特色街區建設加快推進;新增國家4A級景區2家,全市接待遊客320萬人次、旅遊收入23億元,分別增長12%和18%。
》》創新能力實現新提升
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三年行動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器6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5件,增長47%,增幅居全區第一。
》》生態環境得到新改善
大力實施“三治”工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好賀蘭山清理整治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修復賀蘭山治理面積近5萬畝,淘汰燃煤鍋爐375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52天,沙湖和星海湖水質由劣V類提高到V類,黃河石嘴山段Ⅲ類水質達標率為100%。
》》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
深入推進東西部合作交流,與杭州、金華、紹興、蘇州等城市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在産業合作、幹部交流等方面達成20多項合作事項。創新“三包三帶”方式,開展精準招商,實際到位資金445億元,增長10%。對外經濟穩步擴大,進出口總額增長56%。
-
思路對標兩會精神 理清發展思路
今年,石嘴山市將對標2018年寧夏兩會精神,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思路。
》》“三個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四個堅持不動搖”:
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堅持創新驅動戰略不動搖、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動搖。
》》“六個推動形成”:
一是推動形成實施高質量項目、引進高質量企業、形成高質量投資的投資結構優化體係;
二是推動形成科技創新、産業創新、業態創新的動力轉換體係;
三是推動形成企業創新、産品創新、管理創新的效率提升體係;
四是推動形成質量強市、品牌強市、信用強市的生産方式創新體係;
五是推動形成資源、科技、人才等全要素生産率提升體係;
六是推動形成“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供給體係。
》》“建設四個之城”:
建設新型工業之城、建設創新創業之城、建設生態美麗之城、建設和諧宜居之城,奮力開創新時代轉型發展新局面。
-
路徑加快實施“四輪驅動” 推動經濟質量升級變革
石嘴山市將創新工作方法,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法,加快實施“四輪驅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創新時代轉型發展新局面。
》》實施投資拉動,做好“加法”
實現高質量發展,體現在高質量的項目上、高質量的投資上,加大投資與需求相結合、與創新相結合,通過有效益的投資、有創新的投資、有質量的投資,做大增量、做活存量、做優質量,“加”出新實力。
狠抓項目建設:開展重大項目推進年活動,突出抓好135個重點項目、100個科技合作項目、100個工業技改項目建設,加快培育具有引領作用的新增長點。
狠抓“雙招雙引”:以“螞蝗精神”抓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加快補齊大項目少、發展後勁不足和人才緊缺的短板。
狠抓有效投資:提高重大産業、工業技改、高新技術、民間投資投資比重,降低房地産投資和政府投資比重。
狠抓園區轉型:圍繞“五化四鏈”目標,進一步優化調整工業園區規劃布局,明確功能定位及産業導向,統籌推進差異化發展。
狠抓風險防控:突出防控金融風險,抓好互聯網金融領域、民間融資市場、企業資金鏈風險的排查和防治。加強房地産風險防控,嚴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實施生態撬動,做好“減法”
實現高質量發展,採取超常措施、拿出過硬辦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倒逼淘汰落後産能、倒逼企業降低能耗、倒逼提高資源效率,推動環境整治從重點突破向係統治理的根本轉變,走綠色發展之路,“減”出新潛力。
在項目準入上做到“三個一律”: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一律不引進,不符合環保産業政策的項目一律不引進,投資強度和産出效益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引進。
在倒逼産業結構調整上做到兩個“聚集聚力”:一方面要聚焦聚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提升競爭力,持續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對標對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努力做到“縱向整合、橫向聯合”,形成全産業鏈競爭,抱團發展、集聚發展。另一方面要聚焦聚力高質量,主動擁抱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做大做強新興産業,新興産業産值增長2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
在縱深推進生態治理上打好兩場戰役:打好賀蘭山清理整治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狠抓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加快實施“三治”工程,嚴格落實河長制,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實施創新驅動,做好“乘法”
實現高質量發展,應更加注重從創新中獲取動力。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帶動産業結構優化、城鄉結構優化、收入結構優化,釋放創新帶來的裂變效應,“乘”出新動力。
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計劃和中科協創新驅動助力工程,將石嘴山科技園打造成為自治區級科技孵化器,R&D投入佔GDP比重達到1.5%。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實施企業成長培育行動計劃、企業上市和並購培育計劃,抓好工業開發區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兩化融合”和“四換三名”,力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轉型、農村轉美、農民轉行。全力打造10個特色田園小鎮和10個特色田園鄉村,精心謀劃實施一批田園綜合體,推進鄉村旅遊全域化、農村電商全域化。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完成年度脫貧任務。
》》實施改革推動,做好“除法”
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做好深化改革文章,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的疊加效應,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去除制約和障礙,“除”出新活力。
以深化“不見面、馬上辦”改革來撬動其他重點改革,爭取在投融資體制、市屬國有企業、生態文明體制、園區管理體制、農村綜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精準有效的制度供給,增強動力、激發活力、釋放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