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9月14日電(記者 許晉豫)在銀川,興慶區是眾所周知的“教育高地”。辦最好的教育,是興慶區一以貫之的發展追求,圍繞讓孩子們接受最好的教育這個目標,興慶區一直在努力。
興慶區現有直屬中小學63所、8個幼教集團92所園區,其領先的學校數量和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吸引全區乃至全國優秀教師人才集聚於此的基礎。在興慶,從教成為熱門就業選擇,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興慶區教師崗位需求與報考人數平均比例超過1:25。
“對教育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對教育再怎麼投入都不為多。”興慶區持續加大投入夯實教育基礎,堅持“有編必補”配齊缺額教師,加大臨聘教師待遇保障,加大教師培訓經費投入,以數字化賦能,深入推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變革,實施資源增量工程,培育一批群眾家門口的“新優質學校”。
在興慶,新學校也有“百年名校”風采。銀川市第三十一中學2020年落戶興慶區辦校,因其在辦學理念、教學課程、師資力量等方面有銀川一中的“助力”,加上首屆高考生的優異成績,使其一舉成為眾多家長的“夢中情校”。
“我們學校由銀川一中教育集團託管,與銀川一中本部構建跨區域、跨學校的連片教研群,實現師資共享、資源共享、教研共享、活動共享、課程共享。”銀川市第三十一中學校長潘長江説。
興慶區教育成績斐然,固然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支撐,更受益於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興慶區先後成立10個中、小學教育集團,8個幼教集團,採用“名校+新校”“強校+弱校”“城市校+農村校”的模式,先後促成銀川一中、銀川二中、銀川二十一小託管8所興慶區屬學校。興慶區還引入華中師大、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等區外優質教育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同時,興慶區教育發展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這一“主心骨”,全面推行黨組織領導的校(園)長負責制改革,創新“1234”黨建工作法,打造“三聯三促”黨建品牌,健全“1556”工作機制,完成91個基層黨組織換屆,組建思政聯盟校7個。並堅持向民辦教育派駐黨支部書記兼責任督學和黨建指導員,以高標準黨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12年間,興慶區實驗二小從一所學校到開啟集團化辦學,這樣的成績源於學校用“創造”來打破常規,讓校園煥發活力。實驗二小突破創新的十足底氣,源於興慶區“首府教育在興慶”品牌的深厚底蘊。為全力打造新時代“品質教育”,興慶區搶抓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機遇,於2019年啟動“互聯網+教育”改革,持續打造高標準數字化基礎設施、研發高質量數字化教育資源、推進高起點數字化課堂變革。
5年來,興慶區投入2億元實施信息化重大項目54個,創建自治區四星級、五星級智慧校園6所,自治區“互聯網+教育”標杆校17所,研發16套20余萬件優質數字化課程資源,創新“博雅4A”“3571”等15種“互聯網+”特色課堂,《創新“三化一訓”,助力區域智慧課堂教學整體變革》榮獲教育部全國智慧教育優秀案例。
寧夏教育看銀川,銀川教育看興慶。從“一枝獨秀”到“春色滿園”,興慶區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越來越多的優質名校匯聚於此,讓“學在興慶”成為一件幸福美好的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