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話興農-新華網

科技小院話興農

2024-04-26 17:00:26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4月26日電 題:科技小院話興農

  新華社記者艾福梅、劉禎

  伴著略微刺眼的陽光和混著泥土味的微風,學生們在田埂間席地而坐。日前,在位于寧夏鹽池縣四墩子村的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裏,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黨日活動在這裏舉行。

  “我現在已經研三了,從研一開始,我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個科技小院裏度過的。”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草學專業學生宋文學説,脫下白大褂戴上草帽,田間地頭就是他的實驗室。

  成立于2022年的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于一體,“産學研用政”緊密結合,師生們在這裏深入田間治學,潛心解決“三農”問題。上周,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獲評全國“最美科技小院”稱號。

  鹽池縣是典型的農牧交錯區,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鹽池灘羊”這一珍稀品種,被譽為“中國灘羊之鄉”。近些年,鹽池灘羊逐漸在全國市場打出了品牌,當地灘羊肉常常供不應求。

  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副院長伏兵哲説,為解決灘羊産業發展中優良生態草和飼草品種缺乏、飼草供給不足等問題,小院重點開展了牧草新品種選育、良種繁育和飼草高效生産等方面的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校,一頭連著田間地頭。我們要講給農民聽,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賺,以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回顧自己三年求學經歷,宋文學説,他在科技小院學會了很多在實驗室裏學不到的東西,把廣袤田野當課堂,讓他從牧草學科的“門外漢”變成了“內行人”,現在的他哪怕碰上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農戶也能聊上半小時。

  對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博士生李志麗來説,科技小院是陪伴她學習、科研、成長的寶地。成長于西北地區的她從小熱愛草原,于是選擇了退化草地修復這一研究方向。每年夏天到了植物生長期時,她就會住在小院專心做研究。“學農學雖然苦,但是特別有意思,就算是在田地裏冒雨做實驗的經歷也很難忘。”她説。

  科技小院入駐教師、寧夏大學林業與草業學院副教授李志剛的研究方向同樣是草地生態。鹽池縣位于毛烏素沙地南緣,降水少風沙多,草地退化嚴重,嚴重威脅地方生態和經濟發展。李志剛團隊所做的工作,就是選擇適應性較好的飼草,在天然草地上進行補播,從而加快退化草地的恢復。目前,科技小院已提出牧草良種繁育技術體係4套,建立600畝牧草種子繁育基地,在鹽池乃至寧夏退化草原補播及生態修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研究農學的必須要結合一線的實踐,首先就要吃得了農民的苦。”李志剛説,他跟他指導的幾名學生常年待在科技小院,只有深刻體驗農民生産和生活實際,才能真正理解農民、服務“三農”。

  盡管如今社會、經濟條件已今非昔比,“自找苦吃”仍然是青年們走向成功、贏得未來的那把“金鑰匙”。為傳承這股精氣神,寧夏大學潤澤書院、林業與草業學院日前聯合開展“厚植愛農情懷 練就興農本領”主題黨日活動,激勵農科學子努力從“新農人”走向“興農人”。

  據了解,寧夏鹽池飼草科技小院先後培育國審牧草新品種1個,新品係2個。2023年解決企業和農民飼草生産問題10余個,向農戶開展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400多人次,累計受益群眾1000多人。

  “科技小院孕育著廣袤鄉村的美好未來,期待農科學子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比學習、比奉獻、比服務,積極在黃河兩岸、田野大地上書寫科技小院助農新篇章。”寧夏大學潤澤書院黨委書記、院長馬駿説。(完)

【糾錯】 責任編輯: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