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寧縣:從“無錳之地”到“綠色錳都” 人才鏈激活錳基新材料産業創新動能-新華網

中寧縣:從“無錳之地”到“綠色錳都” 人才鏈激活錳基新材料産業創新動能

2025-08-05 09:38:10
來源:中寧縣委宣傳部

  近日,中寧縣錳基新能源材料及電解錳技術創新能力提升項目獲批立項,得到中衛市人才專項資金支持,助力寧夏天元錳業集團發展為全國最大的錳基新能源材料人才基地、科研基地、生産基地,為全縣新材料産業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中寧縣曾是“無錳之地”,如今形成以天元錳業為主導的百億級産業集群,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寧夏天元錳業集團以48.5%的國內市場佔有率、36.6%的全球市場份額穩居行業龍頭,而這背後,是中寧縣構建“引育用服”全周期人才生態的深層支撐。近年來,中寧縣緊扣錳基新材料産業鏈布局人才鏈,以人才活力點燃産業創新引擎,走出了一條産才融合的特色發展之路。

  引育並舉,築牢産業人才根基。“專業人幹專業事”的理念在中寧縣錳基新材料企業落地生根。天元錳業創新推出“七等十三級”技術崗位體系,將專業技術人員從首席工程師到技工細化為13個層級,建立動態晉陞通道,使技術人才薪酬較傳統製造業提升40%以上。這一機制推動企業技術崗位佔比從24%躍升至38%,形成33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碩士以上學歷佔比6%,培育出自治區拔尖人才、托舉人才等高層次人才4名。

  政企校協同育才模式更讓人才“蓄水池”持續擴容。天元錳業與寧夏大學、中南大學等多所高校搭建産學研&&,近三年柔性引進寧夏大學王芳教授、重慶大學楊建教授、四川大學蔣文舉教授等高端專家10餘人,聯合攻關錳渣處理、電解液中離子高效控制與分離等行業難題。年均開展技能培訓40余場,200餘人參與學歷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900餘人次,推動全縣工業企業人才總量突破6300人。

  &&賦能,激活人才創新效能。“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的協同生態,讓中寧縣金屬錳産業突破一個個技術壁壘。天元錳業聯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四川大學等組建自治區電解金屬錳材料開發創新團隊,攻克錳渣脫硫制硫酸錳技術,建成全球首條錳渣無害化處理生産線,年處理量達100萬噸,資源化率超60%,相關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搭建科研載體更讓創新活力涌流。建成天元錳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鎂鋁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促成北星精工等企業與鄭州大學等高校共建實驗室,14項科技成果在124家企業落地應用。寧夏天元錳業集團建成錳材料研究院等5大研發&&,累計取得各類專利168項。寧夏大學郝建教授團隊常駐研發,成功突破99.999%高純錳生産工藝,填補國內空白。

  服務護航,優化人才發展生態。“引才更要留才”,中寧縣以全周期服務打造人才宜居宜業環境。落實區市聚才引才政策,對引進的博(碩)士、教授專家等高層次人才給予工作補助、安家補貼以及科研啟動資金。天元錳業依託“幹部助企”機制,為技術骨幹解決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問題,配套設施齊全的職工培訓中心、人才公寓,讓人才“安身更安心”。

  産業協同更讓人才價值充分釋放。中寧縣以天元錳業為核心,打造“錳基新材料産業集群”,吸引華夏特鋼、寧創科技等配套企業集聚,形成從礦石開採到新能源材料的完整産業鏈,帶動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位居全區前列。

  從“無錳之地”到“行業龍頭”,中寧縣的實踐印證,人才是産業創新的“第一引擎”。當“引才不拘一格、育才不遺餘力、用才各盡其能、留才無微不至”成為共識,産業升級的動能便會噴薄而出。中寧縣委人才辦負責人説,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築巢引鳳,讓人才活力持續轉化為産業競爭力,讓錳基新材料産業這張靚麗名片在人才支撐下愈發閃亮。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