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活淤塞 “蒜”中取利 興慶區“開門教育”解民憂-新華網

巧活淤塞 “蒜”中取利 興慶區“開門教育”解民憂

2025-07-31 11:34:12
來源:興慶區委宣傳部

  “送孩子上學再也不用和汽車擠道了,真是太好了!”近日,銀川市興慶區鳳凰北街三合苑小區居民秦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陽澄社區學習教育帶來的切實變化。

  一條曾因車輛“見縫插針”而人車混行、險象環生的必經小巷,如今因人行通道安裝的U型管實現了人車分離。陽澄社區黨委書記馬婷婷介紹,這場聯合交警、物業的集中清理,填平了坑洼路面,更暢通了民心——早晚高峰通行效率顯著提升,正是興慶區將學習教育轉化為解民憂實績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興慶區鳳凰北街以“開門教育”為重要引擎,街道領導班子帶頭深入矛盾集中區域“找問題”,通過走訪調研、座談懇談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8件,件件“受理即響應、辦理即反饋”。一套“黨建引領為反應條件、民生需求為反應物”的社區治理新體系加速構建,以“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化解一輪矛盾”的決心,推動作風之變直抵基層末梢。

  “沒想到退役這麼些年,黨和政府還想著我!”掌政鎮患癌退役軍人楊學寧家屬送錦旗時哽咽道。此前,困難退役軍人幫扶資金未納入本級預算且幫扶辦法不多,成為“開門教育”中反映強烈的問題。興慶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立行立改,將10萬元幫扶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專項援助方案,精準摸牌建立困難類型&賬。上半年幫扶107人次,發放資金4.7萬元。同時,開展“傾心陪伴”活動協調解決烈屬物業糾紛、老兵住院床位等事項8件,讓尊崇優待落在急需處。

  另一邊,在星河街街道橫城花園社區,一場村社聯動的增收試驗悄然結果。社區黨支部聯合臨河鎮石壩村,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助民增收的巧思:主動對接剝蒜企業,創新“村(社區)提供場地、居民就近務工、工資日結”合作模式。閒置集體房屋化身車間,家門口就業讓婦女、老人讓在兼顧家庭事務的同時實現就業;日結工資則像定心丸,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7月25日以來短短幾天,很快吸引了周邊居民踴躍加入,既省了企業找地兒成本,又鼓了居民的錢袋子,一舉兩得。”社區書記崔文濤&&。

  從人車爭道的巷口到飄散蒜香的“共富工坊”,興慶區以“開門”姿態問需於民,用硬招實招疏通民生堵點。當作風建設的答卷寫進暢通的非機動車道、寫進老兵緊握錦旗的雙手、寫進居民日結工資的笑容,學習教育的深度,便真正轉化為民生的溫度。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