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今天完成了清水溝巡航,沒有發現異常。”“清水溝視頻監測正常運行,畫面清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河湖長制辦公室內,實時影像、數據動態、風險預警等信息一目了然,為全面築牢水安全防線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近年來,利通區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工作,特別是在智慧治理方面,積極探索“電子”河湖長制新模式,以信息化手段推動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了“人防+技防”融合升級,跑出水生態保護“加速度”。
為破解傳統巡河“盲點多、效率低”難題,利通區水務局近年先後投入建設“電子河湖長制”系統,依託無人機巡查、高空瞭望、高清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形成空中巡查、地面響應、&&聯動的智能監管格局。
“無人機搭載高分辨率攝像頭,可精準識別河道周邊是否存在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現象,特別適合對偏遠河湖段進行快速排查。”利通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自2021年以來,利通區已完成重點河湖“四亂”問題自查105個,全部整改到位。在此基礎上,結合“電子”河湖長制運行和“河湖健康評價”工作,推動中小河流治理、溝道清淤疏浚、攔截網改造等工程,累計治理河道超過120公里,河湖生態功能顯著提升。
據了解,利通區河湖長制工作起步早、標準高,列入河湖長制管理河湖44個,其中河流溝道34條、湖泊10個。目前共建立起區、鄉、村三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共有河湖長177人,配套巡河巡湖保潔員564人。依託建成的35組“高空瞭望”設備和70個超高清攝像頭,實現了對重點河段的24小時全景監控,以及有效識別非法焚燒和夜間偷排行為。而在“電子”河湖長的加持下,這支隊伍的巡河更高效、處置更精準。
“我們的河湖長現在出門巡河不再是‘靠經驗’,而是‘看數據’。”利通區水務局幹部海昕宇&&,河湖管護&&提供了問題預警、軌跡回溯、責任清單等功能,不僅提升了日常監管效率,也強化了責任落實。“發現問題後第一時間生成圖斑,整改情況可實時上報,處理過程清晰可查。”
此外,利通區還為各鄉鎮集中配備了PE船、電動環衛單桶垃圾車、打撈工具等河湖保潔裝備,確保河面、岸線常態整潔,提升群眾“水邊幸福感”。
借助“電子”河湖長制建設成果,利通區正持續推進河湖生態環境由“治得住”向“管得好”“美起來”轉變。2023年,清水溝獲得自治區級幸福河湖;2024年,清水溝成功入選水利部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彙編第五次全國範圍內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典型案例,利通區又啟動了“河湖健康評價”“一河一策”“一河一檔”行動,計劃在“十五五”末期建成一批“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樣板。
至今,黃河利通區段已連續八年保持Ⅱ類進出水質,重點排水溝水質穩定達到Ⅳ類以上標準,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今後利通區將以“數字利通”建設為契機,持續推動河湖治理從工程化向系統化、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現代水生態治理新樣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郭雨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