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輛新能源無人駕駛長棗智能化作業車在大秦棗産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長棗種植基地集體“上崗”,依靠北斗導航系統,這些智能裝備自主穿梭在棗林間進行水肥一體化作業,解決了産業發展中出現的勞動力老齡化、水肥利用率低、極端天氣難開展作業等瓶頸,標誌着靈武長棗産業“智能化農事服務”實現躍遷。
作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靈武長棗有着悠久的栽植歷史,如今已發展為規模化種植的特色優勢産業。2023年,通過靈武市政協搭建的&&,靈武長棗跨越2240公里的直線距離遠銷俄羅斯遠東地區,品牌影響力與市場半徑持續擴大。
為進一步擴大靈武長棗品牌影響力,破解産業痛點,大秦棗産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引進10輛新能源無人駕駛長棗智能化作業車。作業車採取增程式動力模式,燃料消耗低,單北斗一體機形式可進行無人化作業,60微米霧化效果保證葉面的施藥量達到一定範圍,實現節本增效。同時,該作業車搭載高精度傳感器與智能控制系統,可根據棗樹生長周期自動調整噴灑參數,實現全地形精準作業,相較傳統人工打藥效率提升3倍,減少20%農藥使用量。其增程式新能源設計與模塊化功能,後期還可以拓展諸多使用場景,從而有效降低棗農的生産成本。
“這個裝備是個‘多邊形戰士’,不止可以噴灑藥物,後續通過研發還能開溝、旋耕、運輸。應用場景廣泛,枸杞地、葡萄園、蘋果園等都可運用”。設備提供商樂想(寧夏)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技術員孫康説。
近年來,靈武市&&《關於促進靈武長棗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極大促進了長棗産業提質增效。此次通過引進智能化設備的技術支撐,大秦棗業將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構建“智能裝備+數據&&+標準化管理”的現代農業體系,推動智慧農業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提高靈武長棗産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