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城鄉,一項項看得見、摸得着的精準服務,正悄然改變着許多殘疾人的生活面貌。
在馬蓮渠鄉廖橋村走訪時,利通區殘聯工作人員發現馬奶奶的孫女因行動不便,常年無法外出。次日,一輛嶄新的兒童輪椅便送到了家中。“這&輪椅解決了孩子出行難的問題,她坐著安全,我推着也省力,以後能經常推着她出門曬太陽了。”馬奶奶難掩心中的激動,孩子臉上也綻放出燦爛笑容。
同樣迎來轉機的還有金銀灘鎮的井叔叔一家。兒子患有精神障礙,“每次商量好去醫院,孩子就激烈抗拒”,導致長期無法順利評殘辦理殘疾人證。這個困擾家庭的難題,在摸排人員掌握情況後迅速化解,工作人員協調吳忠衛爾康醫院專家上門提供了評殘服務。
今年以來,像這樣帶着專業設備和政策手冊,將服務送到殘疾人家中的貼心上門評殘,已經覆蓋利通區100多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
關懷不僅體現在急難問題的及時解決上,更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保障。利通區政府部門不僅為殘疾人簽約家庭醫生,適配輔助器具、提供康復訓練等個性化支持,還通過購買服務提供的居家托養、上門送餐、衞生保潔等切實方便他們的日常生活。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政策的嚴格落實,累計惠及9114人次,發放補貼資金111.8745萬元,穩穩兜住了基本生活底線。
“殘疾人事業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利通區殘聯相關負責人&&,“通過落實公益性崗位安置、庭院經濟補貼、殘疾學生資助等一攬子政策,不僅有效解決了殘疾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更激發了他們的內生動力。”
為了讓更多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今年以來,利通區舉辦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3期,培訓90人;開展農村困難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4期,培訓180人。此外,累計為18名殘疾人發放自主創業補貼資金11.4萬元,有效促進了家庭增收。
安全便捷的生活環境是殘疾人融入社會的重要基礎。金銀灘鎮的王叔叔指着家中新完成的無障礙改造,高興地説:“衞生間裝了扶手,地磚也換成了防滑的,洗澡再也不怕滑倒了。門口的坡道加了扶手欄杆,高度剛剛好,扶着走心裏踏實得很。”
今年,利通區投入50萬元,計劃為1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一戶一策”式改造,涵蓋老化線路更新、破舊墻面修繕、家庭道路及&&口改造等,力求讓殘疾人“居家無障礙、生活有尊嚴”。這份便利也從家庭延伸至公共空間,無障礙建設被融入城市更新與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公共建築和場所的配套無障礙設施不斷完善。
伴隨着硬體提升的是濃濃的助殘氛圍。利通區黨員助殘志願服務隊廣泛開展的結對幫扶、政策宣傳、走訪慰問,以及殘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的“一站式”服務,共同營造了轄區“黨員帶頭、全民助殘”的良好局面。(馬佳慧 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