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黨建引領特色産業發展 織就共富新圖景-新華網

永寧縣:黨建引領特色産業發展 織就共富新圖景

2025-04-03 14:19:15
來源:永寧縣委組織部

  近年來,永寧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第一引擎”,堅持不懈“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持續以強企帶動、聯農帶農、盤活資源、抱團發展的模式整合優化資源,探索與本地資源稟賦條件相契合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形成“以點帶面、全域振興”的生動局面,推動群眾收入穩定增長、鄉村活力不斷迸發。

  龍頭引領,香芹産業串起“共富鏈”。李俊鎮把強農惠農富農作為鄉村産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支持經營主體與廣大農戶精耕細作優勢産業,全力推廣“塞上香芹之鄉”品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寧夏福鮮果蔬專業合作社資源和市場優勢,構建“一中心兩基地”香芹産業布局,將跨區域市場的檔口搬到李俊鎮的田間地頭,與7個省市大型蔬菜市場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打造農戶直接與外省市場客戶交易的&&,形成“訂單生産、基地共建、互利共贏”的香芹産業發展模式。配套冷庫、分揀車間、制冰車間等,形成了集種植、加工、包裝、運輸等為一體的香芹冷鏈物流産業鏈,全鎮推廣種植香芹達5000畝,産值1.5億元,將農戶全部嵌入産業鏈各環節,帶動周邊群眾就近到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固定務工和季節性務工10萬餘人次,增加務工收入1800余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

  強鏈聚能,冬棗産業喚醒“沉睡資源”。望洪鎮西玉村通過黨建引領與産業創新,持續盤活鄉村土地資源,搶抓舊棚改造扶持補貼的有力時機,收購園區閒置溫棚16棟,申請銀川市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農業農村專項資金125萬元,高標準改造設施溫棚15棟,建成保鮮冷庫1座。註冊成立冬棗專業合作社,引導群眾打破零散種植的傳統,把土地集中起來實行規模化經營,由村集體投資發展冬棗産業,實行統一栽植、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先後組織開展冬棗栽植、剪枝、病蟲害防技術培訓班20余次。聘請本地技術人才和大荔縣小坡村專家組成技術指導組推廣“開心型”樹形,實現冬棗産業由單一型向規模擴張型轉變。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與永寧縣快遞公司、大荔縣小坡村搭建交流&&,簽訂訂單協議,建立産、供、銷一體化發展模式,註冊“寧朔紅”品牌,不斷推動冬棗産業轉型升級。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的負債轉變為總收入220萬元,實現了從昔日“滯後村”到“百萬村”的完美蝶變。

  三産融合,糯玉米産業走實“創富路”。“春種甜糯玉米、秋收加工罐頭、冬忙電商帶貨”。永寧縣望遠鎮通橋村依託臨近四季鮮市場區位優勢,積極爭取800萬元項目資金建成通橋村禾糯玉米廠,創新“黨支部+企業+職業經理人”模式,村集體以廠房設備入股,年分紅120萬元。通過土地入股、流轉土地等形式組織農戶種植糯玉米,以統一種植管理、錯時採摘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的方式,打造從田間到深加工糯玉米全産業鏈,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依託糯玉米廠項目,開發凍棒、真空裝、糯玉米切片、籽粒、玉米原漿等深加工産品,以“北典農”品牌進入市場銷售,通過抖音直播、社區團購等新渠道,可實現年産值300萬元,為種植戶增加百餘萬元收入。以“黨建共富聯盟”實現跨村聯動,帶動周邊9個村種植糯玉米1000畝,共享冷鏈物流資源,通過延鏈補鏈提升附加值,“三産融合”的發展路子逐步帶動形成了糯玉米産銷一體化的區域特色産業,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農民增收致富中,不斷實踐印證着“黨建引領+機制創新”的強大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