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3月12日電(記者艾福梅、馬思嘉)正月裏,73歲的農民劉興昌和妻子踏上了去海南的旅途。和記者通話時,他和妻子穿着短袖、在馨香的玫瑰園裏給對方拍照。最令夫妻倆難忘的,是前兩天在三亞坐著渡輪穿行在蔚藍海上,兩人吹着海風、抓拍掠過頭頂的海鷗。
“海南氣候特別好,風景也美,和我們老家大不一樣。我們拍了好多照片,準備回去讓村裏人看看,動員他們也出來玩。”劉興昌説。
劉興昌是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小河村村民,這裡屬於曾“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雖然他家鄉的地名中有“海”“河”,卻曾十年九旱、滿目黃土。“山是和尚頭,溝裏沒水流,麻雀渴了喝柴油”——曾在當地流行的順口溜,是昔日乾旱的生動寫照。
村裏還有十幾名村民也和劉興昌夫婦一同去看海。為期八天的旅行,人均費用約3200元,劉興昌認為這個價格“完全可以接受”。
“苦了大半輩子,日子終於一年比一年好了,娃娃也工作了,我們就想把祖國的河山看一看。”他説。
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村民在北京旅游合影。受訪者供圖
隨着收入增加,生活一天天好起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像劉興昌夫婦一樣,喜歡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23年全年國內出游48.9億人次,比上年增長93.3%。其中,農村居民國內出游11.3億人次,增長88.5%。
“腰包越來越鼓”的西海固農民也在“追趕潮流”。據寧夏新文化國際旅行社固原營業部負責人楊宏霞介紹,近兩年,西海固百姓消費水平提高、出行意願增強,報團出游的農村老年人越來越多。僅這次海南之行,就有二十多名西海固農村老人參團。
“農村老人一般習慣結伴跟團出行,這樣心裏更踏實。‘回頭客’也多,經常有村民在微信群裏隔三岔五地問我有沒有新路線。”她説。
楊宏霞從事旅游業約20年,直到2020年才無意間發現西海固農村旅游的“藍海”。當時,公司組織崆峒山免門票一日游,有200多人報名,楊宏霞發現其中有不少農村游客。“發現新大陸”後,楊宏霞逐漸了解到農村百姓的出行需求,比如三五天的周邊游,北京、上海等地的城市游,還有海南等地的“看海之旅”等。
出行前,楊宏霞會去村裏挨個詢問村民健康狀況,登記身份信息;賓館以乾淨衞生為主;時間安排避開農忙時節;絕不安排任何消費購物環節……這些細節為她贏得良好口碑,有村民主動為她做“中介”。去年,她接待客戶2000多人次,其中農村消費者約佔80%。
海原縣七營鎮村民2023年12月赴海南三亞旅游合影。受訪者供圖
據固原市文旅局市場監管科科長趙寶娣介紹,固原市共有獨立旅行社32家,此前主要集中在市區,近兩年縣級和鄉鎮營業點有所增加,且發展越來越標準化、規範化。
寧夏指南針旅行社負責人李攀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旅行社主要做短途周邊游和研學游,適合時間、資金有限的消費者,去年游客接待量超過5000人次,其中農村百姓佔60%。“能明顯感覺到2023年農村出行人口在增加,百姓農閒時節願意出去開闊眼界,以有水、有綠色的地方以及城市為主。政府又推出許多優惠政策,更增強了村民出行意願。”他説。
81歲的海原縣七營鎮北咀村村民段繼昌這幾年陸續跟團去過新疆、山東青島、福建廈門等地。如今,雖然自己年紀大了無法再出遠門,但他一直介紹好的旅游團給其他村民。“老一代人有的一輩子都沒出過西海固,現在條件都好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輩子值了。”段繼昌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