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工匠烏萬寧:油井“老管家”的匠心守護-新華網

塞上工匠烏萬寧:油井“老管家”的匠心守護

2025-11-18 09:09:37
來源:寧夏總工會

  37載奮戰在採油一線,把汗水揮灑在千里油區,精心看護一座座油井,用技術創新為生産效率賦能,為安全成本瘦身,為職工安全護航。這位油井“老管家”以實幹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遼闊的油田上書寫了新時代産業工人的答卷。

  他是“塞上工匠”烏萬寧,中石油天然氣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九採油廠楊青採油作業區油井看護業務管理員,也是採油工特級技師。面對採油工藝中的技術難題,他以“釘釘子”的精神刻苦鑽研,從一名普通的採油工逐步成長為解決生産現場“疑難雜症”的技術能手和行業標杆。

  針對儲罐液壓安全閥噴機油這一難題,烏萬寧與團隊想出了“加裝”這一最強輔助辦法。

  “我們在液壓安全閥的閥蓋處加裝隔板,閥體外側加裝集油槽,在集油槽底部打孔,從而使氣體帶出的機油碰撞到隔板後,流至集油槽內匯集,再從孔流入液壓安全閥盛液槽,實現外溢機油回收再利用,也有效防止了儲罐液壓安全閥噴機油現象。”烏萬寧詳細介紹着這項操作。

  通過“外挂”不僅實現了外溢機油的“循環”,也讓難題實現了“閉環”,避免了人員滑倒風險,為作業區全年實現經濟效益約6萬餘元。目前,這項技術已在楊青採油作業區推廣應用,該課題也榮獲長慶油田公司第六屆員工五小成果三等獎,廠科技創新五小成果一等獎。

  烏萬寧堅持一線工作法,立足崗位,着眼安全,以生産問題為導向,以實際困難為抓手,以工作室為&&,持續加大技能攻關與創新。

  “離心泵上量不穩,引發潤滑失效、超溫磨損造成頻繁維修,影響場站運行平穩,加大員工勞動強度,嚴重時甚至發生原油泄漏、油氣中毒等事故。”面對離心泵不上量問題,烏萬寧開始精準把脈。

  “烏萬寧創新工作室”應用TRIZ創新方法分析,設計製作離心泵輔助上量自動控制裝置。該裝置由增壓混合模塊、智能排空模塊和智能控制模塊三部分組成。

  “模塊可以細化雜質、蠟塊,提高流動效率,減少附着力。”烏萬寧説,模塊還有智能排空功能,可有效避免崗位員工在泵房內直接排放油氣,在減輕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減少了油氣中毒、火災爆炸等隱患。

  該裝置投入使用後,泵效提升15%—20%,檢泵周期由3個月延長至6個月,清過濾器周期從每次1-3天延長至7天,工作量減少60%,累計節約經濟效益約760萬元。

  “這可是個‘寶藏’裝置。”烏萬寧從安全環保角度對離心泵輔助上量自動控制裝置進行了分析:單站單月排空污油産生量為0.2噸,全區18座站點,全年可減少油泥産生量43.2噸。這項研發先後獲第七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金獎、第十九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優秀獎,被收錄到全國職工“五小”創新成果庫。

  結構原理、操作規範、維修技巧,自動化、數字化、數智化,運行參數、故障現象、處理方法……烏萬寧的筆記本就是油區生産作業時遇到問題的“百科全書”,也是同事們爭相傳閱的“活教材”,更是諸多“寶藏”發明的“參考書”。

  作為“創新工作室”領銜人,烏萬寧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年輕員工,以創新工作室為紐帶,通過“師帶徒”、現場教學、技術講座等多種形式,培養了一批批石油領域人才,在實幹與奮鬥中傳承鐵人精神、工匠精神。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