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11月12日電(記者鄒欣媛)進入冬季,不少人被幹咳、咽喉不適困擾,即便服用相關治療藥物效果也不理想。中醫提醒,此時天氣寒涼、燥邪當令,寒燥之邪易傷肺,導致肺氣肺陰受損、宣發肅降功能失常,進而引發幹咳、咽乾等症狀。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醫院(中醫研究院)肺病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張常喜説,這類症狀臨床診療較複雜,建議優先到醫院專科診治,同時可從生活細節調理。
保暖防寒是基礎。頸胸、四肢是重點防護部位,霜降後氣溫驟降,應穿高領上衣、厚襪子,關節發涼可熱敷。老年人及體弱者應推遲晨練,避開早晚寒氣,外出時戴好圍巾、帽子防風。
飲食需潤燥溫補。醫生建議,可多吃白蘿蔔、百合、銀耳等滋陰潤肺的食物,蘿蔔排骨湯、百合蓮子粥等都是不錯選擇,山藥、南瓜、紅棗等能健脾,可適量食用;同時忌過量食用辛辣、油炸食品,西瓜、冷飲等寒涼食物易傷脾胃陽氣,體質虛寒者更要忌口。
運動作息要適度。張常喜説,選擇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淋漓,運動後及時擦汗換衣;運動宜選陽光充足的時段,避開陰冷環境;作息上遵循“早睡晚起”,晚上10點前入睡有助陽氣收斂,晨起舒展肺氣。
自我按摩可輔助調理。張常喜説,用指腹輕按天突穴(胸骨上窩凹陷處)2至3分鐘;可請他人協助按揉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3至5分鐘至發熱;按壓列缺穴(手腕橈側腕橫紋上1.5寸)松開重復10至15次;按揉太淵穴(腕橫紋橈側端凹陷處)2分鐘配合深呼吸;掐揉合谷穴(手背虎口處)1-2分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