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4-2025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寧夏銀川與上海、瀋陽、杭州、成都、西寧等城市共同位列“公共服務優化”十佳城市,銀川市連續兩年斬獲央視“2024-2025六維度創新城市”殊榮。
該報告在觀測視角、標準和方式上參考國際營商環境領域最新評價趨勢和我國城市全新實踐,進一步優化“市場機制改革、創新要素完善、對外開放提升、監管機制創新、公共服務優化、權益保護健全”六維度指標體系,對我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GDP過萬億元的經濟活躍城市共45座城市的年度營商環境創新情況進行了系統觀測。

近年來,銀川市持續推進公共服務優化,獲得電力、獲得用水用氣用熱、人力資源指標等表現優秀,電力報裝連接服務滿意率超過99%,獲得用水用氣用熱的全流程耗時分別為30個工作日、30個工作日和40個工作日,遠超全國的普遍水平。在全區率先推進水電氣暖聯合報裝、房+水電氣同步過戶等改革舉措,惠及數萬經營主體。就業服務體系持續提質增效,全面打造“就業在銀川”品牌,啟動“十萬大學生留銀川專項行動”,組織企業赴上海、成都等地高校開展“組團式”引才。城市品質顯著提升,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5.19%,是全區最佳表現。空氣優良天數佔比77%,城建區道路網密度5.44公里/平方公里,公共服務、城市生態、公共交通等指標逐年增長,帶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銀川市堅決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部署要求,聚焦政策精準滴灌、市場活力釋放、政務服務升級、法治柔性護航、人文暖心築基五大維度協同發力,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優服務厚植營商沃土,持續激發經營主體創新活力。
政策環境方面,&&“宜商銀川”若干措施、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等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發布36條城市發展負面清單和100條城市發展機會清單,全面迭代升級“政企通”&&,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測評銀川市政策環境躋身全國五強。
市場環境方面,縱深推進“十萬大學生留銀川專項行動”,累計吸引14萬名青年人才留銀就業創業。進出口貨物實現“一次申報、全域通關”,跨境物流時效提升30%以上。踐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嚴格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打破市場准入壁壘。

政務環境方面,發布2025年新一批30項“一件事”改革清單,創新推出康養産業等11項銀川市特色“一件事”,辦件量達15.9萬件,改革成效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實施政府購買圖審服務、“豁免清單”、“E審智檢”等舉措,有效推動項目審批時限整體壓減20%以上。強化智能場景建設,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打造“邊聊邊辦”智能客服助手,辦事效率提升80%。
法治環境方面,開展“綜合查一次”,推廣“掃碼入企”,在全區率先印發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將合規經營、社會責任履行突出的112家企業納入“白名單”名錄。推行“綜合查一次”,梳理92項聯合執法事項,最大限度降低檢查頻次。建立涉企糾紛速“裁速執”綠色通道,涉企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壓縮至45天。
人文環境方面,連續三年召開全市民營經濟大會,表彰優秀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家,聘任首批銀川“親商大使”,辦好“銀川企業家日”系列活動。組織開展深化政銀合作、惠企政策發布等活動80余次,服務企業5000余家。創新建立“前置服務+後評價”閉環模式,對政務服務、融資支持等9大領域進行評價,打造“企業點單、部門接單、營商督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新模式,實現企業訴求快速響應、高效解決,累計化解訴求600余件。
下一步,銀川市將持續踐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理念,完善政策、創新舉措、健全機制,圍繞促進公平准入、強化要素支持、加強法治保障、優化涉企服務等方面,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企業家施展才華搭建更大&&、提供更好環境,持續擦亮“宜商銀川”金字招牌,推動銀川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