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梧桐樹鄉:“民聲茶室”飄香余韻長-新華網

靈武市梧桐樹鄉:“民聲茶室”飄香余韻長

2025-10-31 10:59:45
來源:靈武市委宣傳部

  近日,在靈武市梧桐樹鄉楊洪橋村駐村工作辦公室,一張桌、幾杯茶讓工作地茶香四溢、氣氛融洽,這是梧桐樹鄉依託七支駐村工作隊創新打造的民生茶室。小小的茶室,以其“一張桌、一杯茶、一本賬”的獨特工作法,成為了幹部傾聽民聲、服務群眾的新陣地,讓黨的政策精準落地,讓群眾的訴求高效解決。

  一張桌講政策 百姓暢言有&&

  一張方桌、幾把椅子,構成政策直達基層的“最前沿”。駐村幹部以拉家常的方式,將政策條文變得通俗易懂。務工補貼、醫保報銷、産業幫扶等與村民切身利益相關的話題,在輕鬆氛圍中被反復討論、深入理解,確保黨的“好聲音”傳進千家萬戶。

  “我家那口子看病的事,真多虧了這杯茶!”楊洪橋村駐村第一書記龍喆在茶室接待時,了解到一位腦膠質瘤患者輾轉求醫的困境。她立即發揮派出單位優勢,成功引導患者轉入正規醫療機構診療,並為他申請了“先行支付”醫保政策,還聯動多個部門籌集了1.2萬元幫扶資金。

  “就像有了主心骨,感覺天塌不下來。”患者家屬動情地説。

 一杯茶聽訴求 匯集民心聚民智

  一杯熱茶,搭建起幹群交融的“連心橋”。駐村工作隊以茶為“媒”增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與群眾圍坐品茶交心,最真實的訴求和最具智慧的“金點子”被源源不斷收集。

  從孩子假期看護難到村道路燈不亮,從鄰里糾紛到産業發展建議,村民們在茶香中打開“話匣子”。“民聲茶室”就像民情民意的“樞紐站”,讓幹部服務更精準,也讓村民智慧成為鄉村治理的“源頭活水”。

  “肖書記,咱村那12畝千禧小番茄熟得正好,可眼看要爛在地裏,真急人!”陶家圈村村民在茶室裏的一句傾訴,讓駐村第一書記肖建民立刻上了心。他一邊寬慰農戶,一邊拿起手機在梧桐樹鄉助農微信群發起推廣,還親自開車幫忙送貨上門,很快為滯銷番茄打通了出村進城的“快車道”。

  “這下再也不愁賣了!”抱着剛摘的鮮紅番茄,村民臉上的愁容變成了笑容。

  一本賬解民憂 精準施策破難題

  一本台賬,成為為民服務的“承諾書”。工作隊將訴求按“民情訴求”“幫扶調解”“群眾智慧”分類,與村幹部一同記錄、分析、研判,做好解釋、承辦、反饋工作,形成閉環管理,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這只是&賬中解決的60余件民生實事之一。

  “王書記,咱魚池北邊那條生産路,下雨天全是泥,能不能想想辦法?”面對村民在茶室裏的訴求,北灘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濤記在心上、跑在腿上。

  他多次對接交通部門,最終爭取到3.6萬元資金,為村裏舖上了172米長的油渣路。“現在出門、運糧,方便多了!”村民們望著新修的路,喜笑顏開。

  自治區審計廳博士選調生張宇挂職梧桐樹鄉黨委副書記,他&&:“一杯清茶,泡出的是信任;一本台賬,記下的是民心。我們以‘民聲茶室’為載體,把‘講政策、聽民聲、解民憂’真正融入鄉村治理的每個環節。”

  下一步,梧桐樹鄉將以小舉措推動大治理、以微服務激發新動能,探索黨建與駐村工作聯動的模式,豐富為民服務載體,架起幹群“連心橋”。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