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在延安市舉辦的首屆中國文明鄉風大會上,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東塔寺鄉白寺灘村“四措並舉”破解高額彩禮治理難題工作經驗作了交流發言,典型展示了利通區基層移風易俗工作的創新實踐和顯著成效。
近年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水平提升,農村婚嫁彩禮持續攀升,成為群眾負擔和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為此,白寺灘村將治理高額彩禮作為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深入落實自治區“1+8”專項治理行動,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同步推進,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宣傳引導、政策激勵、機制保障”四措並舉的系統治理模式。

白寺灘村以黨建為統領,構建“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三級治理體系,將86名黨員精準嵌入13個治理網格,形成“組織牽頭、黨員示範、群眾參與”的共建共治格局。村紅白理事會設立功能黨小組,推行“分戶到人、責任到崗”包抓機制,做到“事前引導、事中監督、事後回訪”閉環管理。自治理行動開展以來,全村已有2對新人實現“零彩禮”、8對新人實行“低彩禮”,婚嫁新風漸成常態。
白寺灘村把宣傳融入日常,讓教育滋養鄉風成長。發動群眾自編自唱《婚嫁新風謠》,組織開展“新紅娘有話説”“葡萄藤下話彩禮”等活動,把大道理講成家常話,讓文明理念潤物無聲。舉辦簡約集體婚禮,邀請“七一勳章”獲得者王蘭花為新人證婚,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文明新風落地生根。
白寺灘村積極還建立正向激勵機制。村裏拿出集體收入的5%設立獎勵基金,制定“十有禮遇”政策,對“零彩禮”“低彩禮”家庭在資金獎勵、就業機會、榮譽表彰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同時建立“負面清單”,對索要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的黨員幹部群眾進行通報約束,形成獎優罰劣的鮮明導向。
在長效治理方面,白寺灘村將“利八條”移風易俗標準納入村規民約,明確彩禮不超過8.9萬元、禮金不超過500元。村裏建立婚喪事報備、群眾監督、家事聯調等工作機制,通過“三官一師一員”調解團隊成功化解婚戀糾紛3起,實現了制度管人、機制管事的長效治理。
通過系統治理和持續推進,白寺灘村人民群眾少了甜蜜的負擔、多了甜蜜的生活。全村彩禮支出同比下降45%,群眾滿意度達到95%,實現了高額彩禮的“軟着陸”和文明鄉風的“硬提升”。(王欣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