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這紅本本,心裏的石頭總算落了地!”10月中旬,興慶區文化街鼓樓尚階小區居民王女士在辦證大廳裏,緊緊攥着剛到手的不動産權證書,眼眶泛紅。當天,30多戶居民同時領到證書,辦事大廳裏此起彼伏的歡呼聲,為這場持續三年的“辦證攻堅戰”再添溫暖注腳。

時間回溯至2018年,鼓樓尚階小區居民入住新家後,便被“辦證難”的問題澆了盆冷水。“規劃調整、消防驗收缺項、房屋被查封抵押,光這些問題就像一道道坎,我們跑遍部門也摸不着頭緒。”居民李先生的話道出了眾人的困境——房産證辦不下來,戶口遷移、孩子入學等民生大事全被 “卡脖子”,這些年,居民們的訴求從未間斷,卻始終未能找到破解之法。
2022年,文化街街道將此事列為街道“民生實事頭號工程”,一場與歷史遺留問題的較量正式打響。街道第一時間成立“辦證難”工作專班,街道與社區共同開展資料收集、政策對接、問題研判等工作,共登記171戶居民210套房屋的信息、産權情況,細緻記錄每一戶的特殊訴求,將規劃、消防、産權、稅務等6大類23項問題逐一拆解,形成問題清單,並在每週街道“電子問效”環節進行呈現。
“單靠街道之力遠遠不夠,必須打破部門壁壘。” 專班牽頭人介紹,為搭建溝通橋梁,工作人員每週至少2次往返、法院、住建、自然資源、稅務、房屋交易中心等部門,帶着問題清單“上門對接”。針對房屋查封抵押等棘手問題,協調法院梳理法律關係,出具解封意見;面對消防驗收歷史遺留問題,聯合住建部門現場核查,給出意見建議,邀請消防領域專家現場論證;碰上稅務發票開具難題,與稅務部門反復研討,明確各項流程。經過無數次“多部門碰頭會”的反復溝通,機制逐步建立,原本分散的解決路徑被擰成“一股繩”,100 余戶産權清晰的居民率先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産證。
2024年,街道領導班子調整,但“辦證攻堅”的接力棒從未停歇。新任領導迅速銜接工作,針對剩餘居民房屋主體不一致、産權糾紛等“硬骨頭”,重新梳理流程節點,召開多次專題研討會,逐一制定“個性化解決方案”。對産權歸屬存在爭議的住戶,街道邀請法律顧問現場答疑解惑及調解;對資料缺失的住戶,安排專人協助居民補齊佐證材料。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我們有疑問,工作人員都及時回應,有時候我們太焦慮,心情不好,也不分青紅皂白就發泄了情緒,可大家依然沒有停下推進工作的步伐,這份責任心太讓人感動了。” 居民張大姐説,看著工作人員這樣的負責,大家從焦慮不安漸漸變得安心踏實。
如今,隨着一批批居民陸續領證,鼓樓尚階小區“辦證難”問題正逐步化解。這場跨越三年的民生攻堅,不僅是兩任領導班子的接力擔當,更是文化街街道工作人員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幹破解難題的生動實踐。“居民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剩下的辦證問題我們會一盯到底,用實打實的服務讓大家住得舒心、過得安心。” 興慶區文化街街道黨工委書記翟超雲&&。(薛瑞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