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都是鄰居們來照顧生意,今天該我們‘&&、&&’了!”貳喜燒烤店的業主梁芳一邊笑着,一邊將剛出爐的肉串遞到居民手中。
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利寧社舉辦的鄰居節活動上,轄區42家商戶端出60多道招牌菜,不僅讓居民品嘗到美食,更搭建起商居融合的暖心橋梁。居民們端着餐盤穿梭於長桌之間,在美食的香氣中拉近了彼此距離。
“這樣的活動,讓大家像朋友一樣坐下來品美食、聊天,關係更近了。”金胖子燒烤店業主金力兵的感慨,道出了區域內商戶們的共同心聲。

這只是利寧社區探索“商居共融共同體”的生動縮影。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近年來,商圈與社區作為城市生活中兩大重要空間,如何實現相互融合與協同治理,已成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所在。
依託毗鄰吳忠萬達廣場與財滿街的地理優勢,利寧社區聚焦“社區+商圈”共治模式,以黨建為紐帶,通過資源整合與場景創新,致力於將商圈打造為承載民生需求的“服務樞紐”,讓商業空間轉化為凝聚情感的“鄰里客廳”,最終構建起“商居共生、互助共融”的基層治理新生態。
融合的推進離不開有效的機制保障。社區黨委充分發揮中樞作用,聯動商圈黨支部、物業與商戶,依託“紅色議事會”機制,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不論是商戶油煙擾民、漏水糾紛,還是公共設施維護等問題,通過組織商戶、居民及相關職能部門現場協商,都能實現快速響應、就地解決。2025年以來,社區已成功化解37件商圈矛盾糾紛,辦結率達98%。
社區的溫度不止停留在節日的熱鬧中,更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裏。走進吳忠萬達金街的各類店舖,可以看到專為外賣員、快遞小哥設立的“暖心站點”。“累了能進來喝口水、充個電,真的很貼心。”外賣員劉強感慨。與此同時,各小區門口清晰的樓棟導視牌和由門房改造的“充電點”,也讓配送的“最後一百米”更加順暢。在此基礎上,社區還創新地將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納入共治體系,成立“利小新”志願服務隊,發揮“熟門熟路”的優勢參與政策宣傳、隱患排查等工作,推動新就業群體從“服務對象”轉變為“治理夥伴”。
為促進商居之間的良性互動,社區推出了“友好商戶”亮牌儀式,通過官方認證為熱心公益的商戶賦予“誠信標籤”。財滿街的燒烤店、火鍋店通過參與鄰居節,將招牌菜免費供居民品嘗,既贏得了口碑,也借助“社區推薦”吸引了穩定客流,形成了公益參與、品牌認可到消費轉化的正向循環。
在深化商居共融的過程中,利寧社區還積極推動商圈從單一的購物餐飲功能向“民生服務綜合體”轉型。通過精準對接“商業資源+社區需求”,將就業幫扶、藝術體驗、人文關懷等服務有機嵌入居民日常場景。聯合人社部門、醫保局舉辦家門口的招聘會和政策宣傳;商圈藥店為65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血壓測量;開設“四點半課堂”“築夢小候鳥”,為新就業群體未成年子女提供託管服務及戶外拓展活動;推出“暖新優惠”,為外賣騎手提供用餐折扣。這種“全功能延伸”模式,既提升了商圈的社會價值,也讓社區服務更加貼近生活、更具煙火氣。
如今,商圈已成為充滿溫情的“鄰里客廳”,社區則是打開大門、擁抱融合的“共生&&”。通過構建“商居共融共同體”這一基層治理新模式,商戶與居民從“陌鄰”變為“睦鄰”,商業活力與社區溫情相互滋養,不僅點燃了城市的煙火氣,更讓基層治理煥發出蓬勃生機。(馬佳慧 吳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