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立足區域資源稟賦,以深化“文體旅商”融合為突破口,通過機制創新、業態培育、品牌塑造、服務升級等系列舉措,構建起多維度消費場景、全鏈條産業體系,推動文體旅消費從“單點突破”向“集群發展”跨越,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25年1-9月,大武口區累計接待游客401.15萬人次,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73%;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0.22億元,同比增長12.58%,政策紅利與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創形式激活力,促文旅市場“熱”起來
大武口區打破部門壁壘與行業界限,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多方參與”協同發展格局。
組建融合發展載體,吸納餐飲、酒店、協會等63家成員單位成立文體旅商聯合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破除信息共享障礙,實現資源要素高效流轉。

強化行業組織作用,支持協會、文旅企業、非遺傳承人發揮橋梁紐帶功能,形成“産品+內容+場景+營銷”的跨界融合模式,構建營銷共享、資源共融、政企溝通、新型服務“四位一體”創新體系。
搭建産業協作&&,以文體賽事為牽引,促成不同業態、企業間的聯動協作,讓市場主體從“單兵作戰”變為“抱團發展”,為消費市場注入持續動力。
拓場景育業態,帶消費體驗“新”起來
立足資源特色,大武口區持續推動業態創新與場景重構,讓消費體驗從“單一觀光”向“多元沉浸”升級。
積極探索“工業遺跡+影視+文旅”新模式,成功舉辦“探秘光影‘井’彩不停”石炭井工業文旅嘉年華、龍泉村秋季村晚等特色活動,累計接待游客5.65萬餘人次,帶動消費33.8萬元。

推動非遺産業轉型,&&非遺産業發展扶持辦法,打造賀蘭山陶瓷藝術館、厚德非遺工坊、大洗美術館等體驗點位,年均吸引游客2萬人次以,年均帶動收入10萬元以上,實現非遺文創從“單一售賣”向“規模産業”跨越。
構建全時態消費鏈條,創新推出工業風廣場舞《來到大武口》,通過“舞蹈教學+遺址探訪+美食品鑒”沉浸式場景激活夜經濟。1-10月開展文化活動132場,鏈結3.5萬餘名群眾消費熱情。
塑品牌擴影響,助文旅名片“亮”起來
以賽為媒、以節聚勢,大武口區着力打造特色文旅賽事品牌矩陣。構建賽事活動體系,秉持“跟着賽事去旅行”理念,1-10月舉辦賀蘭山汽車摩托車越野賽、第二屆自行車騎行季、2025全國U15青少年籃球聯賽男子組區域賽等賽事活動13場,吸引“共築家園”全國青少年建築模型總決賽、2025年U系列中國青少年輪滑巡迴賽(寧夏站)等頂級賽事落地。

着力打造特色賽事IP,第六屆賀蘭山汽車摩托車越野賽創新打造全國唯一“礦區穿越”雙場景賽道,融合工業遺址與賀蘭山風貌,配套電音節、非遺展演等活動,吸引全國137組摩托車、汽車選手參賽,其中80%為外省選手,隨隊維修維護保障人員300餘人。
強化品牌傳播效應,構建“中央媒體+地方&&+自媒體”三級傳播體系,引爆“賀蘭山越野賽工業奇遇記”話題,播放量突破1億次,全景直播累計觀看量超千萬人次,推動大武口文旅品牌從“本地知曉”向“全國關注”跨越。
促融合增效益,引經濟增長“快”起來
聚焦消費提質擴容,大武口區通過政策激勵、活動引流、全域聯動等舉措,推動游客流量向消費增量轉化。

持續強化政策引導,先後&&《大武口區提振消費十條措施》《大武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吸引香港明星足球邀請賽、“寧夏君悅錦秀杯”2025首屆沿黃城市6人制足球邀請賽、“無界耀世”演唱會等賽事落地大武口區,“文旅+賽事”“文旅+音樂”等話題傳播點擊量突破2000余萬人次。
聯合銀聯精準投放30余萬元消費券,覆蓋住宿、景區、文創等領域,聯動大中型商貿綜合體延長營業時間,開展打折讓利、積分兌換等促銷活動。
“五一”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8.89萬人次,營業收入301.54萬元;陜甘寧籃球交流賽帶動旅游綜合收入119.11萬元;“雙節”期間各類活動吸引近30萬人次參與,帶動消費1500余萬元,實現“引進來”與“留下來”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