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芨灘林場沙地治理現場,作業人員與機械協同作戰,將麥草、稻草精準壓入沙地,一個個1米見方的草方格如金色“鎧甲”般整齊鋪開,向沙海深處有序延伸,銀川市毛烏素沙地流動沙地全面固定白芨灘林場項目正在如火如荼。
為切實推進黃河“幾字彎”毛烏素沙地攻堅戰任務,作為全區防沙治沙的標杆工程,毛烏素沙地流動沙地全面固定白芨灘林場項目項目正以科學治理之力,書寫着“綠進沙退”的生態答卷。

“目前我們推進的是銀川市毛烏素沙地全流沙固定項目,總佔地8994畝。”項目負責人楊軍介紹,現場每日投入作業人員約300人,單日可完成治理面積300多畝。“截至目前已完成3600至3800畝治理任務,按進度計劃,11月中旬可全面完工。”
據了解,為聚焦流動沙丘治理與生態屏障構建雙重目標,施工團隊採用“人工精鋪+機械輔助”的作業模式,主要對白芨灘防沙林場、南沙窩等39畝流動沙地、7165畝半流動沙地、1790畝固定沙地進行草方格+灌草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後,將有效提高白芨灘地區林草植被蓋度,遏制土地沙化趨勢,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增加碳匯儲備。

“草方格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固定流沙,從根源上保護生態環境。”楊軍進一步解釋,待草方格鋪設完成後,可有效阻擋流沙擴散,“今後大風天氣時,周邊村莊、化工基地受到的流沙影響會大幅降低,生態環境穩定性將顯著提升。”
從昔日的裸露沙地,到如今連片鋪開的金色草方格,靈武市正通過麥草固沙作業,持續推進白芨灘林區的生態治理工作。隨着草方格固沙項目的持續推進,這片土地將逐步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為當地群眾營造更宜居的環境,也為黃河“幾字彎”生態安全築起牢固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