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10月22日電(記者任瑋)記者從日前寧夏召開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以來,寧夏加快構建“一河三山、三縱兩橫、兩域四帶”的現代水網體系,累計完成水利投資367億元,水利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和功能實現全局性優化,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得到整體性提升。寧夏被確定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個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
近年來,寧夏在北部建成銀川都市圈西線、東線供水工程,中南部建成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中衛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等骨幹工程,形成“覆蓋全域、南北互濟、多源互補”的城鄉供水格局,並大力推進“互聯網+城鄉供水”示範區建設,讓全區729萬城鄉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十四五”時期,寧夏工業供水量增加1億立方米,較“十三五”增長23%,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群眾飲水滿意度分別達到98.5%、93.5%、98%,位於全國前列。
寧夏不斷加密農業灌溉生態網絡,先後完成了6個大型灌區改造工程,實施了14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總投資73.84億元的全國“兩重”標誌性工程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已完成首批項目建設並投入運行。全區農業灌溉面積達到1079萬畝,高效節灌面積佔比達60%,灌溉對糧食生産貢獻率達到67.5%。在糧食産量連年豐收的情況下,農業用水佔比下降到79.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8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在防洪減災方面,寧夏全面完成黃河寧夏段河道治理主體工程,加固堤防、歸順河道,標準化堤防達到430公里,為黃河寧夏段裝上了一條堅實的“防護帶”。水利部門還實施了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通過加固導洪堤、治理泄洪溝、新建攔洪庫等措施,不斷完善“導、攔、泄、滯、排”一體化防洪體系。近五年,寧夏共治理河道669公里,完成水庫除險加固74座,整合布設測雨、氣象雷達13部,以及雨量站2352處、水文站272處、水位站311處,基本形成覆蓋全區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