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區:黨的創新理論扎根基層溫暖民心-新華網

興慶區:黨的創新理論扎根基層溫暖民心

2025-10-22 09:27:42
來源:興慶區委宣傳部

  “原來政策不是‘空條文’,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箱’!”在銀川市興慶區玉皇閣北街北關社區一場別開生面的“綠地保衛戰”桌面推演活動後,居民李迎春的感慨,道出了許多群眾對理論宣講的嶄新認識。將政策解讀融入具體民生矛盾化解,正是興慶區讓理論宣講走深走實的一個生動切面。

  近年來,興慶區着力構建“品牌引領、全域覆蓋、精準滴灌”的理論宣講新格局,通過建強特色隊伍、創新宣講載體、推動學用結合,讓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浸潤街巷民心。

  多元隊伍齊上陣 宣講品牌“亮起來”

  打破以往“單一化”的宣講模式,興慶區整合資源,培育起一支支多層次、專業化的宣講“多元梯隊”。在中山南街街道,“語潤南街”品牌匯聚了“百姓名嘴”“石榴嫂”等特色隊伍,58名來自基層的黨務工作者、模範人物和退休“五老”成為主力,他們既講理論高度,也述身邊故事,累計開展宣講200余場,覆蓋6000餘人次。麗景街街道打造的“小麗説理”品牌,組建起“1+2+N”宣講梯隊,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的通俗表達贏得群眾青睞。解放西街街道的“理響西街”宣講隊更斬獲自治區志願服務大賽優秀獎,成為深入人心的理論傳播“金字招牌”。

  線上線下全覆蓋 宣講課堂“活起來”

  “群眾在哪,宣講就到哪。”這已成為興慶區理論傳播的鮮明導向。線下,“微陣地”遍佈城鄉。玉皇閣北街北關社區的“桌面推演室”變身理論課堂,通過情景演繹巧妙破解社區治理難題;中山南街街道的“石榴亭”“大樹下”開起“馬扎課堂”,38場庭院宣講讓政策走進居民院前樓下;麗景街八里橋社區鄉愁館打造實景課堂,用鄉愁記憶聯結家國情懷。線上,“雲宣講”則打破了時空限制。“春風十里傳黨聲”直播&&開設“榜樣直播間”,“小麗説理”通過媒體直播開展朗誦比賽,數字宣講員IP成為理論傳播的新銳力量。截至目前,全區已打造各類宣講陣地200余處,形成了“處處是課堂、時時可學習”的生動局面。

  互動參與接地氣 宣講內容“實起來”​

  興慶區積極探索,摒棄“單向灌輸”,開創了“思辨式”“點單式”“文藝式”等多元互動宣講路徑。玉皇閣北街北關社區的智論推演”項目,採用“案例導入—政策解析—方案共創”模式,圍繞全過程人民民主等主題開展情景辯論,首場活動便促成了冷庫違建整改,讓群眾在思辨中學懂政策、解決難題。麗景街街道推行“群眾點單、街道派單、宣講接單”服務模式,定制12個主題菜單,為商戶講解安全生産,為居民解讀惠民政策,實現“精準滴灌”。文藝賦能更為宣講增添活力:文藝輕騎兵用情景劇演繹理論政策,非遺傳承人將理論融入剪紙、繩結創作,“百場萬人”宣講與文藝展演相得益彰,讓理論在歡聲笑語中入腦入心。

  服務群眾見真章 宣講成效“顯出來”

  理論宣講的最終落腳點是服務群眾、推動發展。解放西街街道通過宣講活動收集民意,切實解決了水管爆裂、停車難等民生問題70余件。中山南街街道“語潤南街”項目堅持“服務潤行”,結合宣講開展志願服務100余次,認領實現“微心願”48個。在政策宣講的推動下,興慶區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七進”和學校“三進”工作,開展場景化、分眾化宣講900余場,實現了理論學習與基層治理、文明創建的同頻共振。從綠地糾紛的有效化解到老舊小區的順利改造,從法治意識的普遍提升到文明素養的深入培育,理論宣講正持續轉化為推動興慶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如今,在興慶區,理論宣講已成為聯結黨心民心的溫暖紐帶。從“桌面推演”到“雲端課堂”,從“百姓名嘴”到“文藝輕騎兵”,興慶區正用更鮮活的形式、更務實的舉措,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活”在基層、“暖”在民心,為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興慶凝聚起磅礡的思想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